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路径
2024-07-26 08:48:00  来源:新华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本着对人类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实现,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成效初显,甘肃大山深处人居环境整治旧貌换新颜,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中国画卷正在舒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变为现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中,人们习惯于将自然当作征服和改造的对象,通过砍伐森林、开采矿产、移山填海等推进现代化的发展,结果往往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资源枯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决定了各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亦具有多样性。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根于中华文明基础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原本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更是为了共建美丽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首要的就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又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理论的魅力在于有效地指导实践。经过不懈努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和浙江省“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这些都是绿色发展理念创造的生态奇迹。实践证明,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苏州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交出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成绩单。浙江余村从矿山遍布、灰尘满天蝶变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村,这些都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

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实施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制定修订30多部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各主要领域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用法治的力量和制度的约束守护好绿水青山,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今天的中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生态保护修复步伐加快,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在构建,有力地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守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和世界人民一道致力于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智慧和力量。十多年来,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和经验获得世界的赞誉,不断助力全球描绘生物多样性治理蓝图。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从打赢蓝天保卫战到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这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役。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青海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江苏省扬州市发布2024年水、气、土环境工作清单,梳理和排查2024年重点工作清单,全力守护扬州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推动绿色发展,让祖国大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赵业丽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23AH052302〉阶段性成果)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