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用心用情写好乡村振兴高质量“答卷”
2024-10-23 09:04:00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做大农业、做强农村要精耕“三农”沃土,将党的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党的人才送到“乡村一线”、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用心用情写好乡村振兴高质量“答卷”。

筑牢党建根基,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将“三农”问题置于新的历史高度,意味着要以更高标准、更大格局、更严要求落实推进。面临新形势,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统筹有序、强健有力的组织框架作支撑。党引领“三农”发展,更要服务“三农”发展。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大力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基层“领头雁”,夯实党在农村工作的根基。基层党建是党领导“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抓党建汇聚各方力量、聚集各类资源,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依托物联网、5G、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激活“一池春水”,真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三农”优势。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实际深挖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等特色因子,持续放大房湾湿地、咔咔乐园等一批“农文旅”产业辐射带动成效,盘活“沉睡资源”、摸清“文化脉络”,壮大镇域富民产业,打造有辨识度、有核心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厚植富民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基层党员干部肩负乡村振兴“排头兵”责任,始终秉持强农、惠农、富农初心不动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松劲,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紧紧围绕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下大力气、真功夫改善乡村面貌,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破城乡明显身份界限、缩小城乡生活品质落差。既要保住农民的“粮袋子”,又要保住农民的“钱袋子”。党员干部须千方百计保障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用心谋划“金点子”,拓宽农民致富路子;用情奔走“解民忧”,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农民生活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激活人才引擎,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要想挖掘农村“金底子”,欲以旧“图”索新“骥”的干部不可能挖得“快”,善以旧“票”登新“船”的干部不会挖得“深”,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闯将才能真正迸发出农村发展后劲。要像抓“种质资源”一样抓乡村人才工作,探索“党支部+乡村人才+产业”的乡村特色发展之路,最大限度释放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红利,支持“农创客”办企业、兴实业,鼓励乡土人才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注重培养“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持续激活农村要素、迸发兴农力量,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铁军”,攻下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任务”,将农村的“短板”变为发展“潜力股”。□ 周 扬

(作者为睢宁县姚集镇党委书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