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阴师范学院校园里,同学们时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位女生,搀扶着一位老人缓缓走在路上,女生还时不时和身旁的老人聊聊学校的事、唠唠家常……
这是淮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严慧和她67岁的奶奶。“带着奶奶上学”多年的严慧,瘦小的身体里藏着坚韧的力量,是奶奶晚年坚实的“拐杖”。
严慧来自泰州市姜堰区蒋垛镇盐大村,出生于2003年。在同龄人享受幸福时光时,严慧却经历了命运的一个个考验:6岁时,母亲离开了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小的她学习着端起了锅碗瓢盆,扛起了锄头铁锹;12岁时,父亲因病离世,家里只剩下了她和双目失明的奶奶,上学的同时,照顾奶奶、做家务、干农活等繁重的任务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从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严慧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还在读小学初中时,每天天蒙蒙亮,严慧就忙碌在家里家外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时常还要去地里做农活。盐大村的邻居冯小兔记得,“严慧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她一个人收麦子、栽秧,背着个很大的喷雾器治虫。”干农活时手上、胳膊上、腿上被农具磨出血泡、被野草剐出小口子,严慧也从不叫苦叫累。在邻里乡亲眼里,严慧懂事得让人心疼。
2018年,严慧考入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家中体弱多病的奶奶始终是她最大的牵挂。在她中专二年级寒假的一天夜里,长年患病的奶奶突发中风。回忆起这段经历,至今她仍心有余悸,“当时蒋垛镇的医生说,要送到姜堰城区的医院去做CT,如果迟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当时已经晚上12点多了,其实我心里还是很害怕的,要骑电瓶车从家里到姜堰,20多公里。但是当时情况太紧急了,夜路再难走,我也要把奶奶送去。”最终她把奶奶安全送到医院,奶奶及时得到救治。
“医生说她的情况不是很乐观,身边离不开人,我不太放心她一个人在家里,就想着把她带到学校里,能够就近照顾她。”此后,严慧决定带着奶奶上学。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开始了边照顾奶奶、边上学的生活。即使照顾奶奶和操持家里的大事小情很辛苦,严慧依然坚持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获江苏省“三创”优秀学生。每逢休息日安顿好奶奶后,严慧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校园环保宣传、社区义务劳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将爱心传递到需要的地方,为此她获得江苏“崇德守信”好青年称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严慧参加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考试,以高出本科录取线53分的成绩考入淮阴师范学院。她向学校提出了“带奶奶上学”的申请,“因为她眼睛看不见,还患有多种疾病,我不太放心她一个人。”在多方努力下,学校不仅同意了她带着奶奶一起上学的请求,还翻新了一间教职员工宿舍,给她和奶奶居住。
严慧的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晨6点,她起床煮好早饭,搀扶奶奶锻炼身体;晚上,她待奶奶熟睡才悄悄上床。她每天变着花样做饭给奶奶吃,设置闹钟提醒自己按时喂奶奶吃药。学习之余,她还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并在校外兼职,每次应聘,她都只有一个要求,“奶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我,中午、晚上必须回去”。
“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是大家的帮助,我和奶奶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严慧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放在心里。每个寒暑假,在照顾奶奶的同时,她还主动加入当地公益组织,一边打工一边参加公益活动。2023年暑假,邻村和她年龄相近的姑娘小莹因家庭贫困、父母身患重病,有了放弃读大专的念头。得知了小莹的情况后,严慧有时来到小莹家,有时邀请她去自己家中做客,两人无话不谈,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小莹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小莹坚定迈进丰富多彩的校园。
正值青春,严慧用自己的知识与行动,将感恩之心化作一道道光。她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成为当地多位孤寡老人的“爱心拐杖”。严慧经常去看望姜堰天目山街道的残疾五保老人孙义芝,老人已经把她视作自己的亲孙女。严慧还多次参加为环卫工送清凉礼包、前往中小学讲党史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小时。2022年5月,严慧荣登“中国好人榜”。
命运没有击垮20多岁的严慧,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大学毕业后,严慧想成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把自己和奶奶得到的关爱加倍“接力”传递。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