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国情党情的新发展,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确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四项重点任务。如何把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落实,需要着重在“四个突出”上用足功夫。
突出社会主义方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纲要》指出:“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新时时期的信仰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和对实现“中国梦”的向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筑基的根本,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大众化、分众化理论宣讲,通过打造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好用好新思想通俗理论作品创出安中心,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等,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争做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有力传播者,筑牢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理论根基。突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理想信念养成,突出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着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道德法律课,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和网络思政,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塑主流价值之魂。《纲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当代中国,弘扬主流价值,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要不断拓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深度广度,坚持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入手,加强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和品牌项目建设,生活化、艺术化地传播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媒介的主阵地作用,实现全媒体宣传、全栏目融入、全方位覆盖,尤其要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让人们容易接受、乐于传播。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度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形成广泛参与、深度融合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培育积极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
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固尊德守德之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量,追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历史。要深度挖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立足现实发展需要,使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现代生活相交融;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充分挖掘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传统美德的化育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传统美德,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注重对大运河文化、孝道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文化的挖掘,推进本土文化与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开发一批可感知、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可分享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用身边的经典故事,滋养身边人,不断增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历史气韵。
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道德教化之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照耀中国人民前行之路的强大道德力量,是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深入开展革命文化、革命精神教育,用好用活身边的红色资源,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党史、知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让红色文化扎根大地、根植心中、融入生活,让革命基因代代相传。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拼搏、价值在于奉献”等理念,全方位阐释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大力弘扬“鼎故革新,勇于创新”的改革开放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着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引导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吴守明(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