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1 > 美德之光 全国先进典型展示(江苏)2021盘点 > 最美人物 > 正文
张海玉
2021-12-20 17:11:00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张海玉,女,汉族,1990年1月生,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她坚持立德树人,撰写50万字辅导员网络“微主题”工作日志,推动“清晨约跑”“团青微课堂”等一批项目落地生花,获评第11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她站稳课堂阵地,用过硬的事实和逻辑讲好中国故事,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一等奖;她投身疫情防控,加入省青教志愿服务团队、校“兰杉先锋突击队”,获评江苏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站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她努力打造思想引领全媒体精品实践,揭示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给青年人通透的思想空间。

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日常思政

参加工作伊始,张海玉便思考“专业优势”和“日常思政”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工作思路: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工作主线,融合日常工作,深化教育实效,打造“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勤以修身,行以致远”的学生队伍。

她建立年级网站,坚持每日更新;制定十规六线,严格纪律教育;发起晨跑谈心,创新谈话形式;研讨时政热点,锤炼党性修养;带队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成立“心理解忧杂货铺”,全部来信均亲笔回复,以文字传递育人的润物无声。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带头冲锋,做好年级598名同学每日信息摸排,落实信息日报制度,数据无疏漏、无差错;对已返校学生严格日常教育管理。为缓解同学们的思校之情,精心录制了《想看二月兰?海玉老师带你云端赏花》和《疫情无情电光有情,2020永远爱你》两支Vlog,组织开展了《疫情之下,谈谈“毕业”那些事》年级大会云直播,策划导演了《相遇是来自时光的馈赠》网络毕业晚会,播放参与量超1万人次。

聚焦立德树人,提升理论研究

张海玉在工作中发现,新时代下学生特点发生了变化,要想做好辅导员工作,就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优势,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

为全面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张海玉一路精耕理论。2016年起,坚持每个工作日撰写一篇辅导员网络“微主题”工作日志,涵盖时政热点、学生成长等多个维度,累计600篇50万余字。2019年,张海玉获评第11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张海玉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以文战疫。撰写文章《战“疫”担当,需要知行合一》被中央教育电视台“我是辅导员”栏目转载报道;撰写文章《自觉担当责任,培养时代新人》入选《高校战“疫”一线的思政力量》(全国百名优秀辅导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与思考)一书(教育部思政司主编)。

站稳课堂阵地,培养时代新人

科班出身的她,立志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得专业、做到极致。工作以来,一直承担《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8年,参加国家教学技能最高赛事——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张海玉荣获思想政治课专项全国一等奖。该组别全国仅评出5个一等奖,其余四位都是专业课教师,她是唯一一位辅导员。2019年,获评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创新能手。

对于思政课教学,张海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要把握学生特点、融入专业特色。教学观点被“学习强国”转载报道,“这种‘活’起来的思政课,学生都喜欢上。”疫情期间,她主持打造“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团青微课堂,邀请青年教师、优秀学子,围绕“信仰红”、“暖心黄”等关键词录制视频,用短视频的形式将一幅生动的当代中国战疫图徐徐拉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张海玉在情感认同中增强抗疫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立德树人实践。2021年5月,获评第16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责编:曾雪琦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