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05814.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1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2022年第三季度) > 正文
刘继民
信义村民传承父辈家风 42年接力资助贫困学子
2022-08-10 16:47: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刘继民,男,1952年12月生,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刘庄村村民。从1980年起,刘继民父亲开始资助吕梁小学贫困生。1994年,父亲去世后,刘继民兄妹4人决定继承父亲传下来的家风,将资助继续进行下去。他们在吕梁小学设立长久育才基金,每年“六一”定期向学校捐赠钱物。42年来,刘继民一家两代人资助许多家庭贫困学生考取大学并走上了工作岗位。如今,刘家的第三代刘方方也正式参与入捐资助学的接力。刘继民荣登2019年8月“江苏好人榜”。

一诺千金 坚持捐资助学

在刘继民家里有一本捐资助学本,上面记录了42年来,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捐助的近8万元的去处,他和家人的慷慨资助照亮了困难孩子的求学路。

捐资助学,是刘继民从父亲那儿接棒来的“任务”。1980年,刘继民从北京退伍,父亲刘长久陪他一起回吕梁探亲,途中专门去当年就读的吕梁小学探望。茅草房内,学生们自带板凳坐在土坯旁认真读书的场景,让刘长久和刘继民深受感动,父子俩当即许诺一定要为家乡的孩子做些什么。

那时,刘长久和老伴每个月收入不过50元,但老俩口却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下分分角角,一个月凑足10元钱购买学习用品,让刘继民骑自行车把东西送到几十里之外的吕梁。与此同时,刘长久老人还决定,每年攒下100元,等攒够1000元,一起捐赠给学校,“希望能派上些用场”。

1989年,刘长久老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10年攒下的1000元捐给了吕梁小学。此后,在父亲的影响下,刘继民也加入到了捐助行列,每年和父亲一起攒下1000元捐给学校,每月定期往学校送学习用品的行为也一直没有间断。

信守承诺 传递爱与温暖

1994年初冬,刘长久老人因意外去世。刘继民兄妹4人在悲痛之余,决定承接父亲心愿,把捐资助学继续下去。

“父亲走了,但他想完成的心愿,我们得帮他完成;父亲留下的家风,我们得传承下去,这样也算是尽到了未尽之孝。”刘继民说。

在刘继民的带领下,兄妹4人一次性向吕梁小学捐赠了6000元,并设立了长久育才基金。同时,每年“六一”向学校捐款1000元,用来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帮扶家庭困难的学生。后来,每年的捐款数额从1000元,涨到了3000元。

遇到家庭困难的孩子,刘继民兄妹4人还会单独进行资助,在他的捐资助学本上,记录的受资助学生大概有千余名之多,名字后面多则上百元,少则几元的捐助,让学生们感受了社会的温暖。

几年前,吕梁小学毕业生小楠多方打听,与刘继民取得了联系,专门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她至今都还记得,离校前刘家叔叔阿姨专门寄来的500元钱,给她稚嫩自卑的心田投进了一丝阳光,敦促她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三代接力 家风接续传承

刘继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好,弟弟、妹妹也各有各的难。作为刘家的一员,妻子秦淑华不仅没有抱怨,还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买学习用品、做校外辅导员,把吕梁小学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看。

2019年,秦淑华因脑血管瘤送医院救治,躺在病床上的她,有两件事一直挂心不下:一是给吕梁小学的汇款千万不能忘,二是欠下几千元的药钱还没付清。

老伴患病以来,刘继民的捐资助学本上又多了一项记录——朋友们给老伴治病捐的钱。“治病近4年,花了17万元,虽然也借了很多钱,但给吕梁小学的资助,我们不能断。”

42年来,刘家两代人共计资助吕梁小学8万余元,购买的学习用品更是不计其数。如今,刘继民已到了古稀之年,他的女儿、侄子作为刘家的第三代人正式参与捐资助学的接力。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继民带领家人用42年的时间向世人诉说着诚信的力量。“我跑不动了,交给孩子跑。父亲许下的承诺和留下的家风,我们会一代代地传下去。”刘继民说。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