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女,1977年2月生,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副书记,马庄香包合作社理事长。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庄村调研,对马庄村发展提出殷殷希望,还买下一只香包以示鼓励。王侠深受鼓舞,决心一定要将香包产业做好做大,带领乡亲们致富。她四处奔走,跑市场、学直播、拓渠道,逐渐将马庄香包品牌推向全国。在王侠的带领下,马庄香包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直接或间接带动贾汪全区各乡镇近400人实现就业。
关键时挺身而出 带领马庄香包走上正轨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亲临考察马庄村,对该村的党建工作加以肯定,习近平总书记翻看了王侠的学习笔记本,指示道:“有记录,有体会,有建议,有打算,活动开展的好。”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自己花钱买下一个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捧捧场”的香包产业做大,2018年,马庄村“两委”将2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成立徐州市贾汪区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虽然合作社成立了,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香包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一度陷入市场拓展乏力、产品形态单一、员工收入低、积极性不高等困境。
2019年,时任村主任的王侠主动站了出来,接手这块“烫手山芋”,并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王侠发现,后勤管理人员有20多人,而香包制作工人仅20人。她认为,若想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立刻对人员和成本进行优化。虽然当时有人不理解,但随着改革后收入的提升,村民们逐渐接受了现在的工作模式。而经过改革后的马庄香包,成本也降了近一半,各项工作慢慢走上了正轨。
改革大刀阔斧 让马庄香包誉满海内外
为了让马庄香包产业化之路走得更顺更快更稳,王侠对合作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方式,让马庄香包走出了一片富民强村的广阔天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庄香包不仅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还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了更好传承发扬马庄香包制作工艺,王侠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调整中药配方,与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金马中药研究院,做香包配方,选10个绣娘到南京旅游学院脱产学习45天等等。
这些年来,王侠就像一只永不停息的陀螺。为了让马庄香包产业走上更大的舞台,她多次到西安、南京、杭州、上海、深圳等地,参加各种展会。参展时,王侠一天都不敢喝水,就怕上厕所的时间,会错过一个商机。
让王侠记忆深刻的还有,她曾一个人到韩国、日本参展,一个大大的行李箱里装的不是换洗的衣服,而都是马庄香包,拖着这个行李箱让王侠显得更加瘦弱。因为不会外语,在韩国时,连饭也不会点,有时几天只吃泡面和饼干。就凭着一股韧劲,她把马庄香包推广到了国外。
在国内跑市场见客户,更是说走就走。每次外出,为了不耽误村里工作,她都是晚上坐火车,为了省钱,不舍得买卧铺票,有时没座位,一站就是一夜。村里财务室那一叠叠厚厚的无座票就是她不断延伸永不停歇的脚步。
为了让马庄香包有更广的销路,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王侠,自学起了直播,除开设抖音直播间外,还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结合徐州汉文化,创新设计出独具马庄特色、融合汉韵文化的图案布匹,增添文化底色,同时与浙江湖州织布厂进行洽谈,定制具有马庄专属文化特色的图案布匹,实现布匹原料直购,减少环节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同步推广,进一步打响马庄香包品牌。
由于长期紧张工作,2020年,王侠时常感觉胸闷心慌,家人督促她去医院检查,体检结果很不好,心脏有问题,医生建议她住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但她不能休息,村里疫情防控需要她,马庄香包需要她,群众的大小困难需要她。在王侠的努力下,马庄香包与中国邮政、中国黄金等多家单位合作打造联名款文创产品,还结合汉韵文化特点和国潮文化元素,创新设计推出新款香包50余款,赴全国各省各地参与礼品行业资源对接会和展销会60余次,真正让马庄香包“走出去”。而马庄香包也成为推动“老手艺”创造“新经济”的重要力量。
致力于全区推广 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是真富。在王侠的带动下,贾汪全区各乡镇纷纷进军香包产业,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推广过程中,王侠发现,部分残疾人学习香包制作的积极性很高,于是就把他们请到马庄进行现场教学。残疾人通过刻苦地学习缝香包、绣莲蓬、缝针棒等,掌握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先进的香包缝绣技术,与马庄村签订了订单协议。有的残疾人一天能缝20—30个,熟练者甚至能缝40个,一天收入可达60—120元,月收入平均在1000元左右,一年收入在上万元。王侠让这些特殊困难群众能够自食其力,和正常村民一样奔小康。
在王侠的带动下,2023年,马庄香包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直接或间接带动近400人实现就业增收,得到了各方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