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全市各辖市区坚持平实务实、高质高效,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试点工作,探索制定运行规范化清单,研究制定工作指南和评估办法。而这之中,天宁区除了精准对接农村群众需求,还聚焦城区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城市内也得到了充分开展。以精准服务为主抓,以志愿组织为主体,以信用建设为主线,天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城市路径”给人颇多启示。
一是从“试验田”到“标准化”,从“分开探索”到“城乡融合”
天宁区推出文明实践“145建设标准”,以城促乡共同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天宁区根据市统一部署,立足自身特色,以“落实改革新要求、满足群众新期待,打造城市精神文明综合体”为建设定位,以“天宁城市新名片、群众宣教新阵地、干部实践新基地”为建设方向,探索新文明实践在城市的发展路径,打造天宁样板。
据了解,在完善中心、所、站、点四级架构、五大平台打造、志愿队伍打造等基础上,天宁区结合城市管理肌理,拓展资源整合路径,推出“145建设标准”,打造城市文明矩阵。“‘145建设标准’就是筑牢一个班子,健全四大功能,实现五个联合。其中一个班子指的是建立主席团,由地方主要负责同志任主席,由本级重点部门、结对市级机关、重点企业、社会组织、群众代表共同担任轮值主席;四个功能包括了服务供给功能、区域联系功能、协商议事功能、干部实训功能;五个联合包含了志愿服务联合、文体活动联谊、学习教育联办、民生实事联帮、社会治理联促。”天宁区也计划推出网格化兜底包干、菜单化供需对接、地图化视觉呈现的“三化工作法”。同时,天宁区还改变工作思路,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创新主席团轮值主席+职业经理人的“1+1运行模式”,变“划桨人”为“掌舵人”,把船桨交给群众。
据悉,天宁区目前共有3个市级试点、8个区级试点,农村区域已实现实践所、站全覆盖,城市区域已按“145建设标准”“三化工作法”“1+1运行模式”建成1家实践所、25家实践站、实践点80余个,拓展实践项目150余个,今年以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活动260余场。此外,天宁区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要求各站点结合各地资源特色打造“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天宁区想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一批标准化城市实践阵地,擦亮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共享一批改革创新成果。通过试点单位的多种尝试,让试点单位的经验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发展,着重以城促乡,进一步推动城乡发展理念更新、产业联促、品牌联建。
二是打造“1+5+N”服务平台,创建分众化特色项目
茶山街道是全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单位,通过打造“1+5+N”服务平台,茶山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实现了不同服务内容相互融合、相互嵌入。
“‘1’是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平台,‘5’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5大平台,‘N’是结合茶山实际增加N个服务平台。”茶山街道宣传委员陈秋萍向记者介绍,街道还创建分众化的特色项目,引入椿熙堂、康美、安康通、九如城颐养集团等专业养老机构,在6个村社区建立二级医养服务站点,实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
茶山街道打造的天宁区第一家街道级“中心厨房”就是其中一项分众化特色项目,这个项目每周五天为有需要的老人送餐,有效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每周都对送餐需求进行统计,哪位老人要软一点的饭、哪位老人想多要一些饭、哪位老人有糖尿病对菜品有要求等等,这些要求都会一一记录,并准确配送到老人手中。既可以把饭菜送到各村社区的服务站点,也可以直接配送到老人家中。“中心厨房”的菜品都是常换常新的,也是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据了解,目前茶山街道“中心厨房”每日配送100余份午餐,厨房一天最多可满足四五百位老人的用餐需求。
同时,茶山街道还利用网格体系兜底包干,通过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划分基础网格153个,专属网格29个,网格志愿者达490人,实行文明实践“十必联”工作法,网格志愿者广泛倾听群众心声、关注群众诉求,让文明实践工作“到村、进户、见人、走心”。
据悉,目前茶山街道正在绘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图,居民可以通过这张地图了解街道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具体活动,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参与,这份地图将于7月正式发布。
三是挖掘整合内外部资源,改旧立新
为找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力点,五角场社区以“融合发展”为思路,在原有阵地上改旧立新,将内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明确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框架、载体、内容和活动,重点建设了理论宣讲、道德风尚、教育关爱、文化服务、科普环保、体育健康等16支志愿服务分队。
扬翼感恩服务社是五角场社区内的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五角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党总支书记丁燕玲告诉记者,这支队伍队以“微平台、微课堂、微实事、微活动、微公益”的“五微”服务为重点,为群众提供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成为了社区内的文明实践亮点,深受居民好评。
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五角场社区又挖掘了很多外部资源,引资引智助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利用区残联肢残人协会、市儿童医院、红梅公园管理中心、听松楼酒店、文笔山庄酒店等外部资源,想尽一切办法让文明实践活动变得更丰富、更吸引人。“五大行动”包含了新时代筑基讲习所、新时代筑梦前行、新时代幸福小站、新时代智慧频道和新时代健康驿站,共建月季园就属于新时代智慧频道,这项行动主要依托辖区单位志愿服务队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四是创设“流动小板凳”,打开文明实践的“新窗口”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契机,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难题,采菱社区融合全要素治理理念,创设了“流动小板凳”议事会这一协商居民议事新形式,大家自带小板凳,人随事走,哪里人气旺哪里聚,哪里有事哪里议,把议事“送”到居民家门口,面对面听民声、问民情、解民忧,拉近干群距离,从源头上解决民生诉求。
在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流动小板凳”已经成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调解矛盾的“主阵地”、服务群众的“快车道”、民主管理的“阳光房”、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文明实践的“新窗口”。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去,采菱社区还开展了“六个一百”活动,即百人骑行、百人跳操、百人棋牌、百人电影、百人讲堂、百人乒乓。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简简单单地拉个横幅,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把新时代思想以百姓的视角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去。
五是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叠加式开展活动
同济桥社区的瑞文心理工作室、青白斋留青竹刻和风筝协会一直都是名声在外的品牌项目,以原有的社会组织为中心,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是同济桥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所做的尝试。
现在依托品牌社会组织组建了包括‘初心’理论宣讲党员志愿服务队、‘连心’瑞文心理工作室志愿服务队、‘篆心’青白斋留青竹刻志愿服务队、‘匠心’风筝协会鸢舞志愿服务队、‘悦心’夕阳红文体联谊志愿服务队、‘安心’志愿巡逻服务队6支志愿服务队。各支服务队都十分注重群众参与和形式创新,定期生成活动清单,让居民第一时间了解社区文明实践活动。
品牌社会组织不仅给同济桥社区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提供了支撑,还为社区叠加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连心’瑞文心理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在原有的每周六上午有固定的‘瑞文有约’基础上,根据居民需求,拓展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务。还有青白斋留青竹刻,现在不单单是面向居民免费开课,还会走进学校、走进失独家庭。‘安心’志愿巡逻服务队,本身就是居民自发组织形成的,平日开展活动也是居民自发组织,现在他们不仅志愿巡逻,还会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叠加式开展活动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加立体、更具特色,也更受居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