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3 > 强国复兴 童心逐梦——2023年江苏省青少年“向国旗敬礼”网上签名寄语活动 > 在国旗下成长 > 正文
国旗的故事
2022-09-30 10:01: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同学们,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为红色 ,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 ,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同学们,国旗的使用有什么规定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校除寒假、暑假和休息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有条件的幼儿园参照学校的规定升挂国旗。学校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应当奏唱国歌。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在场人员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或者按照规定要求敬礼,不得有损害国旗尊严的行为。

不得升挂或者使用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不得倒挂、倒插或者以其他有损国旗尊严的方式升挂、使用国旗。不得随意丢弃国旗。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回、处置。大型群众性活动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应当收回或者妥善处置活动现场使用的国旗。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同学们,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了解了国旗的意义和使用规定后,我给大家讲讲国旗和国旗背后的故事。听完后, 把你的感受告诉我吧。

摘星献祖国 

导读: 

1949年上海解放之际,满怀爱国热情的曾联松决心投入到国旗的设计之中。星星的意象让曾联松找到了设计的突破口: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征众星拱北斗……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曾联松(1917-1999),新中国成立时,他是欢腾庆祝的亿万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在上海市从事计划、财务工作。只因对祖国满怀热爱,曾联松设计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说起创作的过程啊,还真是一波三折、匠心独运呢!

1949年5月,上海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游行,扭秧歌,唱红色歌曲,庆祝解放。

7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启事》。这让32岁的曾联松心潮澎湃,满怀爱国热情的他决心投入到国旗的设计之中。

1936年,来自浙江瑞安的曾联松考入中央大学(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革命。早在大学参加学生运动时,曾联松就由同学黄大明介绍入党。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与组织失去了联系,辗转来到上海工作。

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到处是振兴的景象。看着新中国像旭日东升,欣欣然开始新征途,兴奋不已的曾联松决定设计国旗,为新中国尽份心力。

他转身快步向家中走去。

上海的夏日酷暑难耐。一下班,曾联松就往闷热的阁楼里一钻,看看、写写、画画……吃饭也得家人催促好几次才肯下楼,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可是,曾联松并没有学过设计,他反复推敲、汗流浃背画出的图纸, 连自己都不满意。十多天过去了,地板上废纸越堆越多,他却还是想不出,该用什么表达新中国的意象呢?

有一天,一阵委婉深情的沪剧唱腔从窗外飘来:“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中国共产党……”“星星,星星……”曾联松反复默念,灵感如百灵鸟一般钻入他的脑海: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当年红军帽上就有一颗红五星,用五角星这个革命的标志,来作为国旗的主体,不是很有意义吗!

太好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抽出一张空白纸,伏案画起来: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征众星拱北斗……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有了!就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

大星和小星,应该是怎样的位置呢?曾联松想,把大星布置在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可近看画面端庄,远看却不够开阔,横平竖直的,也不够生动。

怎么办?又是好几天的苦思冥想。曾联松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视野顿时不一样了。旗面有了广阔的感觉,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五颗金星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与中国国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有气势。

图案画稿完成后,曾联松小心翼翼地把它装入信封,投递给新政协筹备会。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揿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全场30万群众一片欢腾。

从报纸上看到开国大典新闻后,曾联松不敢相信,五星红旗和自己的投稿有关系。直到1950年9月,曾联松去北京开会,全国政协的工作人员找到他,询问国旗设计情况。曾联松介绍了自己的构思和投稿日期。没过多久,他收到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观礼请柬,编号:台右九十七号。

参加天安门观礼后回到上海,还没等曾联松兴奋的心情平静下来,就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这时,他才确认,自己的设计方案,抽掉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稍微作了简化,被采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设计国旗用了一个多月,另一件事却让曾联松努力了许多年。中断的党员身份,让他心里很不好受。从1949年到1985年,他写了36年的重新入党申请书。68岁时,他被批准重新入党。

“一得之愚献祖国,五星旗海壮山河。”设计了国旗,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曾联松却从未以国旗设计者自居,也拒绝这个身份带来的利益诱惑。他住上海小弄堂一幢小楼的三楼,一间房和一间阁楼。直到曾联松逝世,家里连个像样的沙发都没有,只有两张坐久的藤椅,还有门上挂的那面五星红旗。

活动建议:

同学们,每周一参加升旗仪式时,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你是否心潮澎湃呢?读了《摘星献祖国》,相信你对国旗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同学们一起,再找些资料,认真学习国旗的诞生过程吧。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升起 

导读: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纽约联合国大厦上空高高升起,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开创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新纪元,也增强了联合国的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事业的力量。

1971年11月1日上午8时,美国纽约。天空正飘着蒙蒙细雨。12名身穿蓝色制服的联合国卫兵,带着131个联合国会员国卷着的国旗,从白色的联合国大厦走出。他们从按英文字母次序排列的一排旗杆北端开始,慢步走向第23根旗杆。

两名美国青年——24岁的乌伊拉德·博迪和28岁的乔治·鲍德温,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系到第23根旗杆的绳子上,将它高高升起。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飘扬在联合国上空。

联合国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5年,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这一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就是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所当然地享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但是,由于美国的多次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非法占据。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且得到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独立加入联合国,“他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

1971年7月1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18国(后增为23国)向联合国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它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就是著名的“两阿提案”。

10月25日,成员国对“两阿提案”进行投票表决,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提案通过了。

合众社报道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赞成中国参加的各国代表全部站起,高高举起双手向四周欢呼,会场充满兴奋的龙卷风。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天,被剥夺达22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了恢复!

1971年11月1日,联合国大厦门前升起五星红旗。美国一家报纸如此评论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标志着联合国迈进了新时期。

一周后,由高梁为组长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先遣组,带着介绍信和几面五星红旗飞抵纽约。当他们到达联合国大厦时,看到五星红旗已经在广场上空飘扬。但他们发现,这面旗帜规格很不标准,也很粗糙。于是,先遣组将带到纽约的五星红旗交给联合国礼宾司司长锡南·科尔莱,由他安排换上标准国旗。

先遣组组长高梁曾深情地说:“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作为新华社记者走访了不少国家,曾多次看到,在重要庄严的场合飘扬着象征我们祖国的五星红旗;然而,使我最为激动和终身难忘的一次,却是 1971年11月目睹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冉冉升起。”

11月11日中午,中国代表团一行50多人在乔冠华团长、黄华副团长的率领下,乘飞机到达纽约时,各提案国的外交官员与联合国官员到机场接机欢迎。200多名记者早就等在那里,待代表团下机后立即蜂拥向前,将他们团团围住,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机场外,数百名爱国华侨和美国友人,他们手中高举着毛泽东的大幅画像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初冬的寒风里等待着中国代表团。

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大门口,也悬挂着一面五星红旗。马路和对面挤满了欢迎的人群。

11月15日上午10时,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受到了与会57个国家代表的热烈欢迎。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黄华第一次出席安理会会议,同样出现了与联大会议一样极为热烈的场面。

这一切说明,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是何等巨大!自此,我国代表在联合国各个领域和各个机构中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活动建议:

同学们,每次外国代表团到访中国,我们都会升国旗、奏国歌。在外交场合,我国关于涉外升挂和使用国旗有哪些规定呢?与同学们一起,上网找一找,说一说。

好样的!中国女排 

导读: 

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战绩。40年来,中国女排在国际赛事上屡创佳绩,为国争光。其间,她们经历过成功登顶的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挫折,但排球女将们胜不骄、败不馁,始终葆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所形成的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建第一代女排。打比赛时,隔着网看苏联队,人家的大腿比我们女排姑娘的腰都粗。1976 年,袁伟民担任女排国家队主教练,他认为,中国女排要想赢,必须练就全面的技术、超强的体能。

当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女排训练馆,可真算不上“馆”,竹棚而已。把石灰、土、盐水混合,压实,就是地面。女排队员每天练习扑、救、滚、翻,个个成了“泥猴子”,擦破皮也是家常便饭。

条件差,但训练强度却超级大。站在三米的高台上,男陪练对着女排球员,拼命地往下砸球。球员要把这些又重又沉的球一个个接回去,不敢接,就闭着眼睛接,接不好,身上就青一块紫一块的。每位队员,一个上午必须高质量发好100个球,扣好200个球,垫好300个球……那时走出的排球名将郎平,可以不吃不喝,持续练七个小时的扣球。出国比赛,只要坐飞机时间长点儿,教练就会让她去机舱后面练深蹲。

1984 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一个奥运冠军。2019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将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与新中国成立、北京举办奥运会等,一起列为最能代表新中国成立70年记忆的大事。

雅典奥运会举办于2004年。无数中国球迷不顾第二天的工作,凌晨两点打开电视机,收看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的终极对决。裁判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俄罗斯队一上来就狠狠地压着我们打,率先拿到了冠军点,再赢一局便可夺冠。中国队被推到了悬崖边。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在那一刻心痛:我们肯定输了!俄罗斯已领先两局,再赢两个球,冠军就是她们的。俄罗斯人想必也认为,一定能“打死”中国姑娘。可中国队就是不让她们“打死”。第四局,中国队惊天逆转,稳扎稳打,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第五局,俄罗斯更加急切地想“锤死”中国,队员们着急,出现失误,最后输了比赛。

中国女排第二次获得奥运冠军。从80年代“五连冠”的辉煌开始,经历90年代的起起落落后,阔别已久的世界杯冠军、奥运会冠军再次被中国队收入囊中。

郎平,中国老百姓喜爱了很多年的“铁榔头”,2013年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 经验丰富的“郎教头”,为女排引入了很多新的训练方法。

首先,郎平提出了“大国家队”理念,在全国大撒网,挑选优秀队员,调动队员30多人,每个位置基本保持三到四人在竞争。同时她还组建了一支复合型保障团队,数名助教,两位担任数据统计和视频分析工作的陪打教练……这么说吧,这是国家队有史以来的“最高配置”。

女排的训练条件完全改善,还用上了许多科技仪器。高速摄像机“瞪着鹰眼”,丝毫不差地捕捉着队员的每一个动态。大家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细节,通过鹰眼回放,就一目了然啦。

新技术,新理念,新队员。2016年,年轻的女排团队,走进了里约奥运会赛场。当然,中国观众也是高科技傍身,通过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更能及时、清晰地收看女排姑娘的风采。说实在的,大家看到女排拿冠军,固然喝彩,但如果失败了,只要尽了全力,大家还是会为女排鼓掌加油的。

前半程,中国女排走得格外不顺。小组赛首场,输给了年轻的荷兰队。队员们没有被暂时的失利吓倒,决赛中面对塞尔维亚强有力的挑战,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加强发球和拦网,连扳三局,再次上演大大的逆转。中国女排让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奥运赛场上。

2019年9月14日,世界杯,中国女排卫冕成功,获得第十个世界冠军。开局战胜韩国队后,郎平接受采访时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奏国歌,升国旗!”

中国女排步履不停,目光坚定,一次又一次地赢得胜利!而胜利代表的意义却超越以往。女排精神不是赢,而是有时知道不会赢,却还要竭尽全力,在所不惜,因为,国旗在胸前,祖国在心中。

活动建议:

同学们,比赛中,团体项目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一致。在中国女排身上,这种精神尤为突出。她们得分相互鼓励,失误互相打气,赢下了一场场艰难的比赛。在你参与的比赛中,遇到过需要团结协作的时候吗?你是怎么做的呢?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太空欢迎您 

导读: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也让中国国旗第一次“飘扬”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2013年12月,我国圆满完成的“嫦娥三号”任务中有一个令人激动的画面:在灰黑色的月面上,“玉兔号”月球车胸前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这是第一面登上月球的五星红旗。两面太空中的五星红旗,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腾飞。

2008年9月27日。围绕地球飞行了29圈的“神舟七号”飞船,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飞船内轨道舱,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将舱外航天服穿戴整齐,按照预定程序完成了出舱前的所有操作,等待飞控中心发出的指令。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内,科技人员神情专注地注视着轨道舱内航天员的每一个动作,确认出舱前的各项技术状态、生理参数。

“打开返回舱舱门,开始出舱!”16时34分,总调度常向峰向航天员发出口令。

飞控大厅的大屏幕上显示,身着“飞天”航天服的翟志刚, 慢慢旋拧头顶上方的轨道舱舱门,动作缓慢、有力。终于,翟志刚推开舱门了!掌声过后,大厅再次安静下来,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的到来。只见翟志刚将头部慢慢地伸出舱外,深奥莫测的太空立刻展现在他的眼前。然后,他将半个身子探出,面向飞船推进舱上的摄像机,挥手致意。随后,翟志刚全身置身于浩瀚太空,像一只展翅的鲲鹏,在飞船旁边滑翔。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请祖国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飞控大厅传来翟志刚清晰坚定的声音,掌声再次在大厅内响起。随后,航天员刘伯明也将头缓缓探出舱外,只见他的手里拿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那是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上百名科技人员每人一针亲手绣制的。刘伯明将红旗递给翟志刚。翟志刚接过来,在神秘无垠的太空中舞动着这面五星红旗,大厅里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翟志刚慢慢地移动身体,尽情享受着“太空漫步”。在他的眼前,是清晰的蓝色星球,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

该回舱啦!翟志刚沿着飞船外壁缓缓“飘移”,一步一步向返回舱迈进。时针指向9月27日17时00分35秒。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首先让双腿进入舱内,慢慢地,整个人都进入返回舱,舱门关闭。

这是中国的国旗第一次在太空“闪亮登场”,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实现了!中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

仅隔五年,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举世瞩目下,出现在月球上,那是中国古代神传说中嫦娥、吴刚的栖息之地。

2013年12月15日23时35分,“嫦娥三号”任务进入最高潮。随着测控指挥员下达互拍指令,“嫦娥”“玉兔”同时睁大她们的“眼睛”,彼此深情凝望……10米,是她们的互拍距离。飞控大厅内,所有人屏气凝神,翘首以待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地面有节奏的指令声中,“嫦娥”与“玉兔”先后按下各自相机的快门,记录下她们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刻。

图像无声,一瞬永恒。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38万公里外苍凉寂寥的月球表面,呈现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此时此刻,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全面胜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16日4时35分,“玉兔”成功驶离“嫦娥”的怀抱,首次踏上月面,中华民族把登月梦想变成了现实。

遥远的月宫,牵动了炎黄子孙太多的思怀。为了这一刻,中华民族追求了千年。为了这一天,华夏儿女期盼了千年。五星红旗闪耀月球之上,镌刻下航天人矢志追赶的“中国坐标”。

两面在太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那是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走向富强、腾飞的明证!

活动建议:

同学们,2021年9月17日下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已经安全降落到东风着陆场,返回过程一切顺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身体健康,精神良好。“神舟十二号”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呢?大家去查阅资料,互相交流一下吧。

开山岛上 

导读: 

1986年,王继才受组织派遣,前往黄海前哨开山岛执勤。同年,妻子王仕花辞掉教师工作,陪伴丈夫守岛。2018年,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王继才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等称号。

在黄海上,有座不起眼的小岛,岛上没有居民,但是伴着每天的朝霞,小岛的上空都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准时升起。

这座小岛名叫“开山岛”,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岛虽小,却是扼守江苏连云港市、盐城市的海上要冲。1939年,侵华日军就是以这里为跳板,攻占苏北。新中国成立后,一个连的解放军官兵在这里驻防。1985年, 江苏省军区接替驻守任务,设立民兵哨所。但是岛上没水没电,没有给养保障,先后派去的十多位民兵,都没能坚守下来。

王继才,灌云县鲁河乡民兵营长。1986年7月,他接到命令,登岛执勤。在初次值守的48天里,他在墙上划痕记着日子;48天里,他记不清多少次追着海里的船满山遍野地奔跑、呐喊;48天里,不会抽烟喝酒的他,将带上岛的30盒烟和30瓶白酒全部消耗……王继才独自守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决定辞职上岛。

坚守孤岛32年,没有一份“犟脾气”,王继才可能真的无法坚持下来,这份“犟脾气”与王继才的红色家风有关。王继才的父亲王金华,早年在灌区游击队工作,是名老党员,一直教育他要热爱祖国、热爱党;王继才的舅舅魏家华,乙级伤残军人,时常给王继才讲曾经的战斗故事,在这样的家庭里,王继才从小受到了红色爱国教育。

拗不过丈夫的王仕花,便辞掉小学教师的工作,上岛陪伴丈夫。1986年9月下旬的一天,在王仕花登岛后不久,王金华老人托渔船捎来给养,同时还捎来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守岛就像守阵地一样,要有信念,人在旗在!

王继才总觉得守岛的日子缺些东西,父亲捎来的这面国旗简直就是他心中所想、所盼的!开山岛没有现成的升旗台,王继才夫妇山前山后跑了个遍,最终选定后山炮台旁的瞭望哨顶部作为升旗台。这个位置朝外海望去,面对的正是韩国与日本,这里需要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来!

之后,王继才请过往的渔民捎来毛竹。竹根做成竹筒,嵌在水泥底座中,竹竿做成旗杆,细的一头系国旗,粗的一头插入底座。开山岛民兵哨所的升旗台就这样“落成”了!

1986 年国庆节,王继才夫妇郑重地举行了升旗仪式。清晨,王继才扛着系着国旗的旗杆,王仕花护卫一旁,从山前走到山后,翻过峭壁,登上瞭望哨顶的“升旗台”。没有国歌伴奏,没有观众,有的是两颗炽热的心。准备就绪后,王继才响亮地喊了声:“敬礼!”然后郑重地将旗杆插在底座上,王仕花站在原地庄严地行了举手军礼。

开山岛上海风大、盐分高、湿度大,王继才父亲捎上岛的国旗一个月后出现褪色和破损,王继才赶忙托人从岛外买来新国旗,他说:“岛虽小,却是中国的领土,必须升起五星红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山岛上都会如期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渔民们觉得每次从远海捕捞回来,远远看到开山岛的五星红旗,心里踏实多了。32年里,王继才夫妇不知救助了多少人:落水的渔民、溺水的游客、突发疾病的小姑娘……在渔民眼里,王继才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

在孤岛升旗,经常要面对恶劣的自然天气,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2013年夏天的一天,海上刮起了强台风,下起了大暴雨,王继才顶着风雨爬到山顶降旗,下山时双脚踩空,滚下30多级台阶,摔断两根肋骨。遭遇这样的危险,王继才却一点不后悔。

32年里,王继才一心卫国、忠诚担当,守护着国旗,履行着哨兵职责。宿舍和值班室被不法分子放火烧毁时,他没有屈服;被不法分子打得遍体鳞伤,还差点被扔到海里去,他没有屈服;不法分子用他十来岁的儿子进行威胁时,他没有屈服…… 32年里,王继才在与不法分子的斗争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先后发现并协助公安边防部门破获8起走私、偷渡案件,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他是开山岛上的升旗手, 更是护旗手,护卫五星红旗映耀下的海疆安全!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58岁。

现在,开山岛新建了一座爱国主义展馆,里面陈列着王继才用过的手摇步话机、收音机、煤油灯,还有200多面曾在开山岛上空飘扬过的五星红旗……这些物件无声记述着王继才夫妇坚守孤岛32年的精神之光;而山顶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招展,仿佛在讲述守岛人爱国奉献的赤子情怀。

活动建议:

同学们,开山岛就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王继才32年无怨无悔,为了国家的海防,为了国旗的飘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非凡的人生。搜集王继才先进事迹的报告,认真阅读,并与父母、老师谈谈你的感想。

责编:唐凯
上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