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县坚持以“文明落在细微处”为理念,构建“环境优化、风尚培育、群众参与”的文明城市创建三维立体体系,通过“三微六好”工作法(“微更新、微实事、微关爱,环境好、秩序好、服务好、宜居好、邻里好、风尚好”),形成“全域覆盖、文化浸润、共建共享”的文明城市创建路径。
精筑环境治理网,夯实宜居宜游城市基础
盐城市射阳县创新实施城市更新“四同步”模式,重塑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使古老的传统街巷重新焕发出新时代的迷人光彩。
一是老城焕彩筑新颜,净美街巷韵悠长。采用“管线入地+海绵设施+无障碍改造+传统文化融入”“四同步”城市微更新模式,将合德老街巷改造成一条以淮剧情景为IP的现代主题文化街区,实现推窗见景、出门赏戏,留住小巷美好记忆。开展城市由“面子”到“里子”深度洁净行动,按照路面、绿化带垃圾滞留时间<10分钟标准进行动态清理,307个垃圾分类房4300多个分类垃圾箱(桶)每周2次擦洗维护,分类准确率89%以上。成立商户共治联盟,1560家商户签订《文明经营公约》落实“门前五包”,推动商业街市容环境提质升级。
二是楼道聚心绘睦邻,车棚安处暖家园。在165个居民小区打造“孝老爱亲”“红色记忆”“家风家训”等特色传统文化墙绘楼道237个,设置共享工具墙、文明书吧等邻里互助空间,方便居民随时借用,“免费教编织”“免费缝补”等邻里服务广受欢迎。大力整治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等问题,实施“一区一策”升级改造车棚36处,新建智能充电车棚143处,让居民停车放心、用电安心。
三是菜市换“芯”彰诚信,餐食尚俭润文明。在县城6家农贸市场试点“智慧溯源+文明积分”系统,开展“文明菜市”“诚信摊位”等季度认定活动,将射阳特色文化元素与农贸市场市井文化相融合,彰显诚信市井文化氛围,市民菜篮子拎得更实、更舒心。推出“文明餐饮指数”评价体系,120家餐厅上线“小份菜”“半份菜”“单人餐”“拼盘菜”等特色菜单模块,引领“舌尖上的节约”,文明餐饮已逐渐成为射阳市民文明用餐习惯。
厚植文明风尚土,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生态
射阳县聚焦民生实事,用心用情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让文明的种子在城市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一是文明交通擦亮城市安全底色。在县城28个交通路口设置交通渐变式护栏、语音提示桩,引导机动车主动礼让行人。在交通路口实行“交警执法+志愿宣传”管理模式,家校社联动开展“小交警成长营”,开发VR交通事故体验课程,3.6万家庭签订《家庭文明出行计划书》,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今天我是小交警”交通劝导志愿服务1500余人次。开展“我是流动的文明使者”活动,连续60天零违章的外卖骑手可获“流动文明勋章”,用小激励引导外卖行业文明交通。
二是民生施惠汇聚民众幸福暖流。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建设长者幸福食堂28处,累计助餐59.2万人次。开办爱心暑托班等助学关爱活动空间115处,让留守儿童在关爱陪伴中健康快乐成长。优化医院“挂号、缴费、取药、就诊”全流程志愿服务引导,病人候诊就诊时间缩短40%,有效提高医院服务品质。建立暖心驿站23个,配备饮水、充电等8类生活设施,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文旅融合赋能文明更好传承。将“淮剧唱文明”“农民画说礼”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植入旅游景区,开发文明主题旅游线路12条。推出旅游文明积分兑换机制,在全县11个旅游景点发放电子打卡护照,收集文明瞬间照片4.5万张。建设“24小时朗读亭”、书香驿站、便民阅读角、典籍漂流点等一批城乡阅读“微空间”,让市民群众转角就能遇见书香,侧耳能听“射阳河畔诵读声”。
深耕引领创新田,激发全民参与长效活力
盐城市射阳县通过“三微六好”工作法,全力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基层一线,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主动实践。
一是典型示范美德接力。健全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深度挖掘新典型的好故事、老典型的新故事,依托县级融媒体矩阵开设“身边榜样”专栏,立体化呈现道德典型事迹,让群众身边的鲜活故事浸润城乡。创新开展“有爱射阳微光成炬”“五进”巡讲活动,通过沉浸式情景剧、互动式微访谈等形式,让美德故事可观可感可学,使崇德向善从个体闪光扩展为全民行动,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持久生命力。
二是搭建全民参与平台。射阳县“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集成随手拍、实践点单、文明积分等功能,群众参与率突破85%,随手拍整改问题2.3万件,文明积分兑换服务超6万人次。深化“有爱射阳好风尚”主题系列活动,开展“晒一晒我家阳台”等文明培育活动,在场景浸润、示范引导、习惯重塑中改变生活习惯、形成良好家风。
三是实绩评价问效于民。创新构建“民声采集、靶向治理、长效提质”的文明创建全链条评价体系,开展文明创建“你提我办”活动,搭建全天候民意直通车,覆盖楼道卫生、交通秩序等28类民生场景,累计接收群众意见建议和评价15.6万条。连续三年开展党员干部“文明大走访”活动,了解群众对城市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基层收集、文明办汇总派单、镇区部门限期改进的工作路径,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质效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