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聚焦城市管理最薄弱处、最复杂处、最细微处,聚力在“精”上做文章、在“细”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背街小巷专项整治行动,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烦恼”,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新建的黄山岭路口袋公园
持续深化系统施治,聚力道路街巷管理重点
聚力环卫保洁“精细化”。以打造“最干净浦口”为目标,不断提升环卫管养精细化水平,按照“路见本色,道无积尘”工作标准,因地制宜完善人员机械配备,严格落实18小时巡回保洁+15分钟快速处置机制,实现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道路整洁优良率达到90%以上,城市整洁有序。
新能源机扫车进行精细化保洁作业
聚力市容管理“常态化”。紧紧围绕“四清、四拆、四整治”城乡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再加码,紧扣重要节点、紧抓关键部位、紧盯难点问题,全域开展“门前三包、流动摊点、车辆乱停、围挡破损、城市牛皮癣、建筑垃圾偷倒、僵尸车、污水乱排”等专项整治行动,常态严管破除回潮反弹、根除问题病灶。
聚力设施管护“标准化”。从“井盖、路牙、路灯、垃圾箱、隔离墩、公厕、标志标牌”等城市小部件着手,建立网格化巡检、应急性抢修和动态性监测等机制,加快推进失管市政、绿化设施移交工作,确保各类管养设施外观整洁、运转良好。
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打通道路街巷治理堵点
践行靠前服务,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管协同。针对市政道路、绿化设施移交“真空期”管理失序问题,依托区级议事平台,打破协同壁垒,相继完成35个“建成即移交”项目全过程介入、28.36万㎡“门前至路牙”设施统一化接管、7627个隔离设施规范化管理,对104处路名牌、15处桥名牌实施了“并杆”优化改造,累计整治主城区杆、箱、牌189处,源头化解一批城市街角盲区、红线模糊边界失管问题。
坚持多措并举,助力老城区“停车难”纾困破局。通过开展占道“僵尸机动车”专项整治、盘活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深挖闲置地块停车资源、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共享等举措,进一步整合区域停车资源,打造共享停车便利圈。2024年完成龙华路地铁站、白云巷等4处共享场景打造,新增11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全时段共享停车泊位,共计新增各类停车泊位4658个,进一步缓解老城区停车难题。
改造后的新理想佳园停车场
持续推动有机更新,打造道路街巷服务亮点
抓好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将背街小巷整治作为重点民生项目,以“疏解整治促提升”为目标,从地面到立面进行“渐进式”微改造,2024年相继对江中巷、珠海路、新北路、旭晨路实施人行道及道路改造、店招整治、外立面管线序化等整治工程,不断补齐城市治理短板,打造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品牌。
抓实全域“厕所革命”。在新改建城乡公厕165座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摸排需求,延伸服务半径,因地制宜优化公厕布局,在全区公厕管理标准化、“适老适幼”便民设施普及等方面不断发力,2024年完成主城区15座公厕无障碍设施改造,2025年计划再改建农村公厕4座,目前已竣工1座,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
改造后的永宁街道大桥社区郭云组公厕
抓细设施管养提质增效。聚焦主责主业,全方位完善各类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服务,2024年完成康安路边侧绿地、主城区建筑退让红线区域等11个园林绿化扩建项目整治,完成二条巷等78处问题点位的无障碍“小改造”、274处行道树树池整治提升、复划道路标线3800㎡,打通11条影响群众出行的“断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