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委党校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职工和学员学习培训的主题主线,以理论教育凝心铸魂,以党性教育补钙壮骨,以特色文化育德润心,通过课堂教学、理论宣传、基层宣讲、现场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以理论铸魂,广泛传播新思想。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培训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根据不同班次、培训对象特点,针对性开展干部培训工作。在主体班中,及时优化教学布局,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讲授、实践解读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在委培班中,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课、必修课,通过专题授课、交流研讨等形式做到“班班必讲、全面覆盖”;在外培班中,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在盐城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彰显盐城特色,确保学员学有所获。2023年以来,举办各类培训班次961个,覆盖受众8.6万人次,其中讲授理论教学专题近3000场次。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市级机关工委,搭建“黄海大讲堂”“周一大讲堂”,为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提供平台支持;成立新思想志愿宣讲队,每月定期赴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宣讲。举全校之力打造优质课程,10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持续完善“1+N”课程体系。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情景式、访谈式等方法,提高了理论学习效果。
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党课开讲啦”微党课比赛活动
以党性固本,聚力打造新品牌。以新四军红色资源为依托,锻造特色党性教育新品牌,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建成新四军研究图书资料中心,收集整理了5000多册新四军类图书资料,为教师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成立新四军革命精神研究院,深化新四军重点课题研究,并将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专题。举办“民心向背决定着奋勉的选择”等高层次理论研讨会,邀请中央党校、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来校指导。一批研究成果在《光明日报》《学习时报》《新华日报》等刊物上刊发,《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盐阜抗战记忆》等专著公开出版,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党性教育的内涵。从最有资源、最具优势的地方出发,将不同时期的“榜样故事”作为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四军纪念馆、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林工精神发源地黄海森林公园等设立现场教学点,以点带面、串珠成链,集成推出全景式、体验式的精品线路,“铁军红+生态绿”党性教育品牌的特质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感染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与挂钩联系社区共同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
以文化润心,积极培育新风尚。坚持用红色养分涵育校园文化底蕴,在校园内设立新四军重建军部时陈毅、刘少奇等五位领导人主题塑像,沿校园道路设置23块以新四军光荣历史、重大事件和英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灯箱,新四军文化林精心设计60块主题雕塑、场景雕像和文化墙,让新四军历史全方位鲜活地呈现出来。坚持用温润书香造浓文化氛围,在校内打造淹秀湖、凤凰书苑,建设职工书屋和读书角,每年为教职工购置一批图书,举办“青年教师习·思·享”、“强国有我”、“责任担当使命”等主题读书交流活动,培养教职工和学员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提升文化修养和道德境界。坚持用奉献精神弘扬友善文化,鼓励支持职工“中国好人”郑巧玲资助新疆察布查尔县贫困学子,并发动教职工共同为贫困学子捐资助学。充分发挥“中国好人”道德讲堂阵地作用,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开展扶贫帮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力宣扬崇德向善文化。在良好风尚的滋养下,全校有2人被评为“盐城好人”、3户家庭获评盐城市文明标兵家庭和最美家庭等称号,荣获“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市委党校支部党员参加道德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