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日用即道”,泰州学派倡导的民本思想是泰州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泰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各项要求,紧扣“百姓日用即道”,努力探索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文明创建路径。
创建为民、传递温度
创建为民,泰州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通过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事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针对群众反映集中、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下发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工作方案,开展深化创建十项重点工程、九大攻坚提升行动、“三提升三提质三提标”行动,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的作风,持续推进创建重点难点问题解决。
344个老旧小区华丽蝶变,旧貌换新颜;78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进入星级服务;近千条背街小巷“改头换面”,城市“死角”生机勃发;近5000公里缆线集中攻坚,清理“蜘蛛网”、彰显“无线”美……推动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项项“民生清单”转变为一张张“文明答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老旧小区改造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市民们也越来越能感受到城市文明的温度。针对马路市场、流动摊贩,泰州不断做好规范化管理、合理化疏导、人性化治理,设立多个夜市经营场所、集中疏导点等,制定《泰州市夜市经营场所管理办法》,既留住“烟火气”,又吹好“文明风”。
在城区各个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门前放置宠物笼,制作发放便携式烟头收集器,加大公共场所婴儿车、轮椅等投放力度,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泰州市创建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以上,绘就出“幸福泰州”最现实的模样,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双向奔赴、共建共享
在泰州,有一群“啄木鸟”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守护着城市家园。为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创建、监督创建、推动创建,泰州开发了“啄木泰州”市民随手拍平台。鼓励发动志愿者和市民围绕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公益宣传、公共秩序等方面,查找身边问题,并对问题的报送和采用进行积分奖励,用于兑换生活日用品或微信红包。
如今,“啄木泰州”的用户已达6万多,每年为群众解决道路破损、路灯损坏、小区环境差、停车乱、公益广告脏污等各类“身边小事”1000多件。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带着群众一起干、一起创,把创建过程变成“双向奔赴”的过程,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高高的三角梅飘落玫红色的花瓣,一簇簇蓝色绣球花在阳光下绽放,爬藤月季装饰的拱形门,仿佛步入童话世界……走进海陵区稻河湾小区,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处处精心装扮的“共享花园”,一步一景,入眼皆画。
很难想象,这些“共享花园”曾是杂物成堆的公共绿地,屡屡组织清理却总难奏效,成为卫生死角。稻河湾小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了一次大清理。爱好花草的居民于同寿率先“开荒”,将家中的花草搬到楼下。很快,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花匠”队伍。

共享花园文明角
过去,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宣传不要在绿化带停车、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却收效甚微;现在,绿地里是自己种的花草,墙上挂的是自己和孩子的书画,大家都十分珍惜。泰州评选文明小区、文明楼道、“文明角”700多处,引导居民以“主人翁”的心态,管理好创建的“最小单元”。2022年以来开展的“文明角”推广评选,动员将小区绿地、楼道等公共场所提供给热心居民,用于打造“共享花园”、绘制楼道“楼道文化墙”等。居民们从“局外人”变身为“主人翁”,既扮靓了小区颜值,又减轻了管理压力,更提升了市民素质。
创文明城、育文明人
把百姓素质提升作为“第一要务”,泰州在全市创新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泰州人心中。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带着奶奶上学的泰州女孩严慧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她还同时和王亚男、王向阳、张强三人一同被授予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好人”示范,向上向善。泰州建立健全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连续开展九届“感动泰州”十大人物评选表彰活动,组织事迹巡演,把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送到最基层。

第九届“感动泰州”十大人物暨泰州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全市实现美德善行榜区域全覆盖,建成美德善行园、馆、街巷和广场等80多个,修订并完善《泰州市礼遇道德典范实施意见》,健全对道德典型精神礼遇和物质帮扶的长效机制。创新形式内容,近年来将道德讲堂搬到了“云端”,以更灵活方式传递正能量。
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好人群像”不断壮大,崇德向善在泰州大地蔚然成风。
“硬约束”入法入规。泰州本地精神文明建设史上首部法规——《泰州市文明行为条例》出台。聚焦“乱发广告”“高空抛物”“广场舞扰民”“不文明养宠”等《条例》内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内容,先后推出相关系列短视频、微动漫800多条。
制定《泰州市民文明公约》“十要十不要”,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加大对不文明养宠、广场舞扰民等不文明行为处罚力度。针对乡风文明,发布“泰有礼移风易俗范十条”,制订红白喜事“泰州标准”,建好用好农村“阳光宴会厅”,常态长效整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
秉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在全覆盖建成17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上,把文明实践延伸到群众身边,打造长江生态文明教育、水情教育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基地(点)2100多个。建成全国首家村规民约实践基地,打造了全省首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街区、志愿服务景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连续4年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为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泰州还创新开展了“点亮星夜”“温暖秋冬”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夜间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志愿夜市等活动8700余场次,服务群众32万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