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无障碍”,衡量城市温度的一把尺子
2020-12-15 09:31:00  来源:南京日报  

□薛巍

为保障以残疾人为代表的“无障碍受益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益,近年来,各地致力于无障碍城市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我们必须看到,在一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仍显不足或破损老化,甚至形同虚设,需要加强和改进。

“无障碍”,是衡量城市温度的一把尺子,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目前,“无障碍受益群体”主要指残疾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孕妇、幼儿以及其他存在需要的人员。通过无障碍建设,让这类人群“无障碍”地融入社会,不仅需要法律政策的刚性规定、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作为,也要引入高科技手段,铺平线上线下的“盲道”,打通有形无形的“障碍”。

早在2012年,我国就开始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据《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均已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的工作,开展无障碍建设的市、县达到1702个。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无障碍受益群体”也面临着新问题,亟待解决新需求。比如,登录网站时需要输入验证码、手机支付时要用到二维码,对视障人士和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这样的“信息障碍”往往难以逾越。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拿出应对之策,进一步扩大建设范畴、完善建设标准,建立规范化运行机制,推动无障碍建设再上台阶。

为更好推进无障碍建设,倡导全社会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在有些人看来,无障碍建设是政府行为,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几乎无从参与。其实,无障碍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快递行业可以为聋人客户提供文字短信服务,公交车与地铁必须配备车载导盲系统,商场、银行等不妨将轮椅坡道设计得更科学、更人性化一些。“助残”之举并非仅仅表现为慈善捐助,很多时候也能够采取“无障碍建设”的方式。南京的“朗读者”志愿组织就是一例,他们坚持面向视障人士开展朗读朗诵活动,用琅琅读书声唤醒“寂静的世界”,打通了知识壁垒。

当下,数字化产品日新月异,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信息障碍”。现实的迫切需求,呼唤着科技力量的介入。以视障人士遇到的“验证码难题”为例,就可以将验证码转为“声音读取”等其他感官表现形式;如今,出现了语音识别键盘、提醒有“路障”的帽子、可以“变形”方便肢残人士穿着的羽绒服……借助科技的力量,特殊人群前行的道路将更为平坦,能够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1厘米高度,对特殊人群来说,却如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山。降低这1厘米的高度,就能提升1℃的文明温度。作家安徒生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面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新问题、新需求,及时填空白、补短板,让特殊人群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城市也将更加温暖。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