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栖霞 > 正文
文明实践活化地域文化资源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3-08-25 10:51:00  
 这是‘禁约碑’我们滤纸打成纸浆贴敷在碑体石刻表面,吸附其中的水盐”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岐阳王陵园中,陈菲老师正为大家细致地讲解。孩子们紧紧围绕着这块饱经风霜的“白色巨石”,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近日,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迈皋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奋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开展了“七彩的夏日——文博之夏”传统书叶手工修复体验活动,带领十组亲子家庭走进文保工作一线,共襄暑期“文化大餐”。

明岐阳王陵园内绿树掩映、绿草如茵,神道碑与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武将、石文臣矗立其间。来自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征集研究部的傅芸老师带着家长孩子们在园内参观,丝丝微风消解了暑意。漫步于陵园神道,傅芸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明岐阳王陵园的历史沿革,重点讲述了未经雕凿的石马与控马官的历史渊源。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在采集检测系统前,文保部陈晓寒老师向孩子们发出了提问。“这是湿度检测器的!”“我在气象站见过,这是测风向的!”孩子们踊跃回答。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石刻文物文保所在园内设立了多处环境监测站,实时监测温度、湿度、降雨、风速风向、紫外、光照度等,根据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科学分析并产出客观有效的数据指标,为进一步开展石刻文物本体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可以长久保存。陈晓寒老师引人入胜的讲解,为家长和孩子们揭开了文物保护的神秘面纱。

参观完陵园内的文物,大家走进了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基地,在文保部主任巫骁的带领下学习纸质文物修复技术。文保部吴楚苒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古籍修复纸张的历史渊源,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玻片制作纸张纤维样品,并邀请家长和孩子使用显微镜进行观测随后,工作人员为大家发放了破损的清代古籍书叶和修复工具,手把手地指导大家修复古籍。“大家将书叶对着光,找到书叶中的连纹,对齐连纹进行修复。”家长、孩子们根据操作要领,认真拼接修复,用灵巧的手艺和一丝不苟的态度细心呵护每一片珍贵的书叶。“孩子真的很感兴趣,学得非常认真。未来,我会继续报名这类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接触文物、学习历史和文物保护知识。”家长女士说道。

活动最后,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修复完成的书叶妥善封装,手举自己的修复作品,定格了这难忘的下午。“这是我修复的第一件文物。回家后,我要将这张书叶裱起来,让它提醒我好好学习,将来为历史文化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张皓清同学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语气坚定又认真。

文博场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这次活动挖掘和活化了南京市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居民群众和未成年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博体验。下一步,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迈皋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继续发挥共建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服务平台,加强文保单位与街道、社区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与业务社教工作“双融双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广大居民群众的美好心灵,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讯员:邢原嘉)

责编:栖霞文明办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