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年味中,老手艺守望春暖花开
2023-01-12 10:10:00  来源:苏州日报  

兔年春节临近,苏城传统老手艺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焕发出生机——

老街张灯结彩,糕团甜甜蜜蜜,还有那木版年画“一兔和气”……兔年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当人们纷纷开启年货“采购模式”,苏城的传统老手艺同步焕发出生机,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走俏之余,凭借“年经济”这股风,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保护和利用,同样是苏城老手艺人们考虑的问题。

看年货市集

传统手艺各领风骚

春节进入倒计时,年味渐浓。先有好消息称苏州73家景区春节免费开放,又有各历史老街、大型商超推出了年货市集、文化论坛、文创展览等。

连日来,在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老街,新年花灯已然点亮,灯展活动将贯穿整个春节,一直延续到元宵节。灯展所用的花灯正是出自苏州老手艺人之手的“苏灯”。“太忙了,实在是太忙了,不光是斜塘老街,古胥门以及部分院校也同步有活动,人都扑到了项目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州灯彩”保护单位之一的苏州市苏艺灯彩艺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话语中透着“忙碌”二字。

在姑苏区观前街,汇集在这条步行街东段的老字号同样迎来了“年经济”的忙碌。黄天源的苏式糕团、稻香村的苏式月饼、叶受和的苏式糕点、采芝斋的苏式糖果以及陆稿荐的苏式卤菜等,这些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苏式小吃,均变得更为走俏。各家老字号门店内人头攒动,这边有大伯在将糖果装袋过秤,那边有阿婆在考虑该选哪款礼盒,还有“老苏州”临时当起了代购。“上海阿姐要吃苏州的八宝饭,让我过年给她带一点。住在她隔壁的妹妹听说我要过去,打电话关照我也给她带一盒。”黄天源柜台前,看着眼前挑好的一大堆礼盒,“老苏州”包好婆怕拎不动,正考虑着是不是找快递托运。“今年过年的生意明显比前两年好,人多的时候早上7点半就开始排队了,一直排到晚上7点半,差不多赶上2019年春节时的样子了。”黄天源门店内,一名工作人员一边忙一边介绍。

老手艺的“年经济”不仅在商业街。在姑苏区玻纤路中段的乔麦年画工作室,一到过年,照样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人慕名而来,就为现场挑选几件木版年画作品。王小姐特地驾车从苏州工业园区赶来,就为买几件与生肖兔有关的木版年画。“我虽是苏州人,之前长期在外地上学和工作,不知道苏州还有木版年画,前阵子朋友送我一件,看了特别喜欢,就打听到了工作室地址,再来挑几件,打算送给长辈们。”王小姐认为,木版年画等苏式年味让他们这些年轻人倍感亲切,希望借着过年,让这些好的传统得到更好的发扬。

好艺凭借力

苏式传统年味潮

让王小姐心心念念的生肖兔木版年画,正是乔麦年画工作室为今年春节新推出的木版年画作品。“每年春节都会推出生肖木版年画,往年一般是2款。前不久有媒体找我拍纪录片,拍摄现场我一下子来了灵感,随手画了两幅,可能是画得比较潮吧,发现挺受年轻人欢迎的,就把它们加了进来,于是今年春节的生肖兔木版年画作品有4款。”乔麦年画工作室负责人、桃花坞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说。

乔兰蓉“临场发挥”创作的生肖兔年画作品中,有一款整体看是个圆,圆中有四只兔子,各捧花灯、寿桃、葫芦、如意围成一圈。它们的长耳重合,串成了一个方形,看着既像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一团和气”,又像是个铜钱,工作室将其命名为“前(钱)途(兔)锦绣”。“作品的灵感,源自敦煌文化中的‘三耳兔’,‘三耳兔’被解读为‘三世轮回,不离不弃’。这件作品‘四兔共耳’,实际上带有一定的普世性,可以理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家庭对企业来说,则象征着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乔兰蓉对作品作了不同层次的解读。如今,“四兔共耳”不仅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作品,还是今年苏州“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活动的“形象代言”,出现在苏州各公交站台的广告灯箱上。

由于带个“年”字,桃花坞木版年画自然成了苏式年味的组成部分。“从去年11月到元旦,一直忙得不可开交,要制作木版年画作品和伴手礼,还要参加线下体验活动。”连日来,乔兰蓉和她的学生们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在制作之余,还要分别前往平江路、山塘街以及光福等地开展传统文化展示活动。

木版年画有上新,糕团也有出新。老字号黄天源便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推出了多款新品。“糕团可以说是苏州春节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在‘四大名旦’糖年糕、猪油年糕、八宝饭和小圆子的基础上,推出了新品,比如糖年糕有白糖年糕和红糖年糕,猪油年糕有玫瑰口味和薄荷口味,八宝饭出了血糯八宝饭。”黄天源董事长陈锡荣介绍,在包装上还取个谐音,推出了“兔个糕兴”“过年蒸糕兴”等礼盒品牌。

在品尝年味方面,陈锡荣发现一些苏州人的吃法同样在创新。“以往年夜饭吃八宝饭,大年初一吃年糕和小圆子,大年初二、初三年糕切片。现在一些年轻人将年糕切片后,蘸上鸡蛋糊,黏一层面包糠,油煎后香脆可口;还有人将春卷皮子包猪油年糕,油炸后外脆里糯。”陈锡荣笑称,这些创新吃法,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字号创新提供了思路。

“年经济”之后

文化内核仍需延续

“我们身边正是因为有了花灯、糕团、木版年画等老手艺,有了老手艺人的坚守,才让我们的年过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沈建东认为,对一些传统手艺行业而言,历来就有“三春靠一冬”的说法,比如木版年画,以前过年时在玄妙观三清殿附近售卖,当时不光是苏州城里人去买,周边的人也去采购,买卖的量比较大,“但现在那种场面很难再现了。”

沈建东认为,对老手艺特别是非遗老手艺,在各地各部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还要提倡生产性保护。“如果是糕团等小吃,因为受众还挺多,生存压力会小一点。有些技艺难以做到大规模生产,不过通过往艺术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把手艺守了下来。”而老手艺要保持生命力,对“守艺人”而言,需要保护传统,更要不断创新,通过尝试,让手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生活和审美;对社会各界而言,则应予以老手艺更多的关注,比如通过建立博物馆、工作室等线下场所,让老手艺有更多宣传展示和交流的空间。此外,还有部分老手艺人通过进校园,为老手艺的坚守和发扬光大发挥着作用。

正如沈建东所言,乔兰蓉专注桃花坞木版年画这些年,所注重的正是一个“守”字。“老手艺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很难做到一蹴而就,而更像是水滴石穿、润物细无声,通过坚持把它做好,让它延续下去。”通过老手艺,让手上的年画承载起苏州人对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景,或许这就是乔兰蓉等手艺人正在坚守的事。(苏报公益守护记者叶永春)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