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杨海兵:抗疫战线上的“隐形英雄”
2023-02-06 10:17:00  来源:苏州日报  

他时刻准备冲锋最前线,用行动守护公共卫生安全——

【人物名片】

杨海兵,1967年生,中共党员,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在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勇挑重担,全面统筹全市核酸检测工作,精准做好阳性样本复核,科学制定消杀方案,用行动践行疾控人的初心使命。他曾获江苏省公共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苏州时代新人等荣誉。

推门走进杨海兵的办公室,只见地上、椅子上码放着好几摞半人高的书籍资料,在办公桌里侧,摆着一双朴素的老军鞋。身为一名疾控人,杨海兵几乎24小时待命,“电话一响,拎上包就出发。”

紧跟形势,创新提升检测质效

“我们是通过‘排除法’来确定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2020年初刚发生时,我们还不了解它,之后,相关的核酸检测方法逐步在我们疾控中心建立起来。”回顾三年来全市疫情防控的历程,杨海兵感慨,每一步都像摸着石头过河。作为全面统筹全市核酸检测工作的负责人之一,他带领病原微生物与生物检验科做好全市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复核、基因测序溯源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与同事们共同运维好新冠核酸应急检测基地,全力做好全市大规模新冠核酸检测工作。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杨海兵带领检验团队紧跟形势调整对策,争分夺秒优化流程。2022年3月开始,随着全市疫情形势的变化,实验室核酸检测样本量越来越大。杨海兵立足工作实际,积极协调仪器设备,与检验团队创新探索优化检验工作流程。每个可以提高效率的细节,他都仔细摸索,最终将核酸应急检测基地每日最大检测量提升至4.5万管。为了保障全市各地核酸检测质量,他带领专业人员到全市的数十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开展质控,现场指导终末消杀工作。他还成功组织申报新冠防控市级科技项目7项,有力助推疫情科学防控。

坚守一线,不放过一处细节

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杨海兵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地坚守岗位。同事们劝他多休息,但他就是搁不下工作,因为及早出具检测结果,就能保护更多人。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要确保疫情不扩散,也要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为协助社区管控组快速做好区域管控,他带领疾控团队奔赴前线,与公安等多部门一同参与实地考察,以专业知识提出防控区域划分建议,不放过一处存在风险的细节。“虽然也能够利用现成的地图,但亲自到现场察看,才能全面掌握当地的情况,尽可能盯住细节、没有遗漏。”他们走遍相关小区、菜场、商超、加油站、公司、工厂等地,对人员出入、垃圾处理、环境消杀提出防控建议与消杀方案,全力消除可能存在的隐患,将消杀处置工作做到位,降低传播风险。

去年12月以来,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疾控人的工作平稳有序地运转着,“目前我们主要是紧盯入境人员变异株的检测,完成好各项相关保障任务。”

全力以赴,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06年,杨海兵加入苏州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科,从事水质检测、空气质量检测工作。在岗位上,他认真钻研业务,严格对待每一个环节,在每一次精细入微的检测中逐步积累经验,并结合多领域持续开拓知识面。

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疾控人永远冲锋在最前线。2011年,苏州一地发现多人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当时担任苏州疾控中心环境卫生科科长的杨海兵带领团队赶赴现场开展流调溯源工作,经过连夜检测,查明起因是暴雨导致污水倒灌二次供水水箱。他们随即对相应管网进行彻底消毒,整个处置过程仅用了72小时,“事后我们编写了针对水箱水的管理措施,至今再未发生类似事件。”

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他始终保持勤于思考、认真学习、注重创新的习惯。作为省级“333高层次人才”,近五年他发表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曾获省预防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诸多奖项。同时,他参与国家卫生标准审核75项,主持制定省级地方标准3份、市级地方标准1份。在单位里,总能看到他带领年轻同事奋斗进取的身影。“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带领团队做好实验室能力建设、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为群众提供优质的环境卫生保障,养成更加科学的卫生习惯。”杨海兵表示。(苏报记者 陆飞龙)

责编:苏州文明办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