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徐州体育为什么“行”
2021-09-14 09:15:00  来源:徐州日报  

21比96,一个无上光荣的比例!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以96块金牌拔得头筹。

而徐州籍运动员冯彦可、孙刚、田建全等17人以轮椅为腿,用信念做光,在击剑、乒乓球、举重、田径等项目中赢得了21金3银3铜的优异成绩,成为徐州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徐州体育为什么“行”?从尚武之乡到世界冠军的摇篮,徐州走过了怎样的征程?

徐州体育是从千百年前的尚武之风中走来的。徐州体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当时在徐州建国的彭祖就发明了“行气导引术”,开创了中华气功的先河。到了汉代,体育项目更加的丰富,被称为一代艺术形式杰出代表的汉画像石,生动刻绘了当时徐州地区的举重、摔跤、狩猎、六博、武术等活动。唐代徐州的打马球活动非常流行,群马奔腾、球杖争击,打球场面极为丰富。千百年来,尚武健身之风已深深植入徐州人民的血液。

竞技体育精心培育“后浪”,为徐州体育的发展积蓄了新生能量,种下了无限希望。“十三五”期间,徐州全市共开展26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业余训练项目,打造基层训练点58个,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3所,体育场地2.3万余个。在2019-2020年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锦标赛暨“十四冬”资格赛上,12岁的徐州小将赵琪睿首次代表江苏出征,便夺得成年男子组滑行技术第三名,这也是我省首枚雪上项目全国比赛奖牌。目前的徐州,已成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育基地。

全民健身的热潮兴起,强健了徐州人的“筋骨肉”,让徐州体育的发展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起源于1952年的全市冬季越野长跑——徐州元旦长跑已经跑进了2021年,形式愈发亲民而丰富,成为最健康的跨年形式;徐州马拉松每年都会吸引万余名业余跑者参与,2020年,“徐马”晋升全国“金牌”赛事,入选世界田联马拉松TOP100榜单。数据显示,徐州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占45.33%。“运动让我快乐”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体育运动也不再那么“高高在上”,逐步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中山南路体育馆到和平路体育馆到湖北路体育中心,再到占地709亩全国一流的新城区奥体中心;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近4万人,晨晚锻炼点6383个,健身步道1079公里,全民健身路径6243套……不断变迁和日益完善的体育设施,让全民健身成为了可能。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闫森摘得男双金牌,成为徐州历史上第一个奥运冠军,到今年东京奥运会7名徐州籍运动员亮相赛场,斩获3金4银,创造历史最佳战绩,截至目前徐州共有41人获得101次世界(奥运)冠军,32人获得78次亚洲冠军。一次次的登顶,不仅成就了一代代运动健儿的光荣梦想,更让徐州一次次地站在了世界的面前,向世人展示这座古老城市的青春和活力。

赛场上的“永不服输 永争第一”,也在生动诠释着赛场下的“攻坚克难、勇争一流”。

回望东京奥运赛场,徐州健儿张雨霏仅隔1小时斩获两枚金牌的奇迹,许昕与队友完胜德国队、将乒乓球男团冠军收入囊中的英姿,无不彰显着“攻坚克难、勇争一流”的精神。“十三五”期间,这种精神指引徐州以奔跑者的姿态,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在发展性的阵痛中卸下历史包袱,在攻坚克难中闯出崭新天地,在突破自我中迎来光明前景,在彭城大地上写下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绚丽新篇。在“十四五”期间,这种精神也势必将激励着每一个徐州人在建设“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的“赛场”上攻坚克难、勇争一流,努力在全省全国获得更多的“冠军”、摘得更多的“金牌”。◎徐报融媒记者 孙冯燕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