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市各地巧用积分制,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模式,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不仅吹起了文明新风,也扮靓了村居环境,“小积分”释放出基层治理“大能量”,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吹起文明新风
“我之前获得了村优秀保洁员表彰,奖励了30积分,现在打算兑换一些电器和日用品。”11月8日,睢宁县李集镇大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内,香皂、洗衣液、水壶等日常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兑换柜上一目了然地标注着兑换所需积分,村民张艳玲正拿着积分卡准备兑换生活物品。
自今年4月开始,李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探索建立“文明积分”制,在大周村、花厅社区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实施,以“文明分”引领“文明风”,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性。
“5分能兑换一盒中性笔,15分能兑换一个文具盒,20分能兑换一瓶洗发水……”在大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积分超市”内,清晰地展示积分制运行程序、积分标准和积分兑换列表。
李集镇大周村党总支书记周勇介绍,大周村将“积分制”融入村规民约管理中,细化积分制事项兑换清单,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勤俭节约、讲究卫生、孝老爱亲、遵守村规民约等11个子类别、50余项内容为具体兑换事项,通过文明积分兑换物品鼓励、积分排名激励等方式引导群众倡树文明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
“瞧!这是我刚用积分兑换的馒头、挂面和醋。”提到积分制,今年76岁的贾汪区青山泉镇房上村村民胡永兰忍不住跟记者开心地分享道,“这个积分制可受村里人欢迎了,大家都踊跃挣积分,随着积分越来越高,家家干净整洁了,环境卫生也明显改善了,邻里之间也和谐了。”
“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微习惯养成活动、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群众文化活动,获评‘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等均能获得积分。”在房上村便民服务超市内,该村党总支书记刘光付指着积分兑换规则向记者介绍道,“一个积分相当于8毛钱,除了烟酒,便民超市里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用积分兑换。”
“我们经过走访调研和征求群众意见,村民王丽自愿将自家的小卖部‘拿出来’改建,融入积分兑换功能,最大程度方便所有人前来用积分兑换生活百货。”刘光付说,作为房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特色便民服务,去年4月,便民服务超市投入使用,满足了村民多样化兑换需求。
在沛县汉源街道韩楼村,为了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韩楼村推出了“积分制”管理模式,将破除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简办以及“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等纳入积分项。村民们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为村庄的文明建设贡献力量,还能够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
积分兑换活动的推出,更是让“积分”成为了韩楼村内的热门词汇。每当村民们聚在一起聊天时,总会不自觉地谈论起自己的积分情况,以及下一次兑换活动想要兑换的奖品。这种“挣积分、兑商品”的模式,不仅让村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使移风易俗成为新风尚。
如今,在韩楼村,移风易俗已经蔚然成风。村民们不再盲目追求奢华的婚丧嫁娶,而是更加注重节俭与实用;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村庄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积分制”管理模式的推动与引导。
推动环境更新
11月12日,记者走进丰县首羡镇李药铺村,在积分兑换处,村民们正兴奋地展示着自己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所获得的积分,并兑换着心仪的礼品。其中,黄贤民老人便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通过积极参与村庄清洁、垃圾分类等活动,累计获得了600积分,这次用500分兑换了一袋鸡精。黄贤民老人表示,这样的活动既实惠又有意义,让他更加愿意为村庄的美好环境贡献力量,争取下次能够兑换一个电饭煲。
首羡镇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积分制的优势,将其与村民自治紧密结合。通过积分量化村民的文明行为,如垃圾分类、庭院清洁、志愿服务等,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这一做法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大家从过去的“一旁看”转变为“一起干”,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
首羡镇还通过“丰县乡村智治积分管理平台”实现了数字化赋能。村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线上方式参与考评,生成有效积分,并同步反馈到个人小程序中。这一便捷的操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积分的公平公正,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好评。
在实施积分制的过程中,首羡镇各村成立了以村“两委”班子为管理主体的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村民自治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设计合理的积分项目。同时,引导农民群众成为积分制的监督主体,通过自评、互评、干部考评等方式相结合,确保积分制的公正实施。这一做法不仅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还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让村民的思想和习惯悄然改变。
展望未来,首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围绕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合理设置积分内容。同时,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首羡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在邳州市官湖镇下沟村,积分制户户评活动正在热闹开展。老党员、村民代表等群体组成评比检查小组,定期对全村826户居民家前屋后卫生环境进行评比打分,透明公开的评比流程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
下沟村村民王争宝说:“大家都很积极地把家前院后打扫好,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
在宿羊山镇,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工作全面展开,并针对辖区河道开展常态化保洁,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全镇目前共清理沟渠河道36公里,清理乱堆乱放120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300余处,下一步我镇将持续推进整治活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良性循环机制。”邳州市宿羊山镇党委委员杜飞说。
“以前社区内乱丢垃圾现象较为普遍,实行‘积分制’管理之后,社区内卫生环境状况明显好转,邻里纠纷、聚众赌博等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李集镇花厅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桐介绍说,花厅社区通过“积分制”管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中,形成乡村文明新气象。现如今,走进花厅社区,道路干净整洁,邻里之间互助互爱成为常态,原先无形的“居民公约”也因为“积分制”被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内生价值。
引领良好习惯
吃过早饭后,铜山区棠张镇沙庄村村民马秀兰习惯性地将鸡蛋壳、残余蔬菜清理好,连同前一天的厨余垃圾一起,装进院里绿色的小垃圾桶中。不一会儿,保洁人员上门收集,并在她家的“有机垃圾积分银行卡”上盖章、积2分。
“一天积2分,一个月60分,每月兑换一次。上月兑换,俺换了1袋盐、1包醋。“打开积分兑换本,马秀兰笑道,奖品不值啥钱,但却代表一种荣誉感,村村家家户户基本都能拿到“全勤奖”。
设立有机垃圾积分银行,沙庄村从2017年便开始了。
“2017年,棠张镇成为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镇,沙庄村是试点镇中的试点村。一开始,不少村民并不理解,觉得垃圾要分开投放很麻烦。原先是包给一家专业公司,定点定时收集,效果也不好。”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吴学允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村里将定点收集改为上门收集,把原来的垃圾收集外包改由村负责,收集员由群众推荐,并设立“积分银行”。每个月积分达到60分的,奖励一包盐和1包酱油或醋,40分以下没有奖励,积分每月清零,奖品每月1号领取。
7年下来,“小积分”已日益帮助村民们养成好习惯。
“不光是为了积分,而是觉得垃圾分类确实是个好习惯。现在就连外出游玩,我也会自备塑料袋,将垃圾装入袋中带走。”马秀兰笑道。
苍蝇乱飞的垃圾池拆除了,地里废弃的农膜不见了,村庄庭院变美了……提到垃圾分类,路过的村民纷纷围了过来,说起好处,如数家珍。
探索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垃圾分类,沙庄村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推行积分制,让群众参与其中,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日益成为“好习惯”。
“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垃圾分类在城乡都是难题,关键看有没有结合实际,是否顺应民意、让群众唱‘主角’。通过‘小积分’养成村民潜移默化的好习惯,垃圾治理之路就会越走越通畅。”吴学允说。
“‘小积分’见证了我生活习惯的改变。”今年60岁的青山泉镇房上村村民吴振华深有感触地说,“放在几个月前,我家连‘星级’都评不上。”自房上村实行积分兑换制以来,生活上不拘小节的吴振华一下子勤快了起来,近期还被村里评为三星级“整洁有序人家”,获得了15个积分,这让吴振华“尝到了甜头”。“如今,我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还能通过积分获得奖励,这更激发了自己和家人努力把小家庭打扫得更加干净卫生的信心。”对于吴振华来说,赚积分的过程,既是改善生活环境、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也是倡导移风易俗的具体行动。
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如今在全市各地,通过推广积分制,对获得积分的群众不但给予物质奖励,也注重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的村组织季度评比,公开授予高分村民荣誉证书;有的村张榜公布积分靠前村民,并在“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中优先推荐……村容村貌、村风民风正悄然改变,小积分“兑”出了乡风大文明,激发出乡村治理新活力。本报记者 鲁冰 龚严巍 李薇薇 武佩剑 于洪涛 胡明慧 李权 张雷 通讯员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