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浸润童年,阅读赋能成长。在南通市陈桥街道仁和社区,青少年阅读已超越“暑期限定”模式,成为贯穿全年的常态化育人实践。整合全民阅读推广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护苗宣讲员等多方力量,街道围绕国学传承、红色教育、兴趣激发三大核心维度,构建起常态化、多元化的青少年阅读培育体系,持续为辖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养分。
解码经典,涵养文化品格。“‘无尖不商’原指古代米商在售卖时会将米堆出尖顶,彰显诚信;并非后人误解的‘无奸不商’……”在仁和社区书吧的国学课堂上,崇川区全民阅读推广人马可以“纠正经典误读”为主题,用生动案例拆解《论语》《孟子》中的经典名句与民间谚语,让青少年在辨析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本真。为让国学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社区不仅在书吧补充百余册国学典籍,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还定期组织青少年前往唐闸张謇家风家教展示馆、濠南别业等地开展研学活动。在张謇故居的青砖黛瓦间,孩子们聆听清末实业家勤俭治学、实业救国的故事,将“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与“爱国奉献”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实现文化认知与品格塑造的双重提升。
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赵一曼在狱中写下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戍边烈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至今仍激荡人心……”在社区暑托班的红色阅读分享会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史伟鲲向大家介绍王树增创作的纪实文学《抗日战争》,重温《赵一曼家书》《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等经典篇目,让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成为滋养青少年心灵的精神教材。不止于单一阅读活动,仁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南通大学志愿者、陈桥街道未保站,打造了“红色薪火宣讲”“长征精神体验”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微课堂”。通过红色故事讲解、革命场景模拟、手工制作红色主题作品等互动环节,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历史厚重,将爱国情怀融入成长点滴。
激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松鼠先生能找到冬天的第一场雪吗?雪花的形状藏着哪些秘密?”在低年级专属的绘本阅读课上,崇川区全民阅读推广人王玮以《松鼠先生和第一场雪》为载体,通过情境演绎、角色扮演、细节提问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观察绘本中的绘画风格、挖掘情节伏笔,让“读绘本”变成“探宝藏”,逐步掌握阅读技巧,激发自主阅读兴趣。针对新业态群体子女、双职工家庭子女等群体的需求,社区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在常态化助学服务中融入阅读习惯培养。通过“专注力大挑战”“有效预习方法指导”“负面标签清零计划”等特色环节,帮助青少年调整学习状态,将阅读与日常学习、生活相融合,让“爱读书、善读书”成为伴随成长的良好习惯。
从国学经典到红色故事,从绘本启蒙到习惯养成,陈桥街道仁和社区以阅读为纽带,搭建起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加油站”。未来,社区将继续优化阅读服务体系,推动阅读活动向更广泛人群延伸、向更深度体验拓展,让书香成为社区最浓郁的文化符号,为青少年成长铺就充满智慧与力量的道路。
(作者陆艳 朱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