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斗争成效群众满意度达97.12%,位居全省第一;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9.41%,位居全省第二;政法队伍满意度达96.07%,位居全省第四……全国部署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以来,我市切实扛起为全国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新路的职责使命,聚焦组织推进抓统筹、重点任务抓落实、短板弱项强攻坚、特色工作创品牌,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走前列、当标杆。
全局化统筹强共治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试点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市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纳入“智慧淮安”建设总盘子,为试点建设扎实推进提供坚强保障。
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试点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出台试点创建实施方案,细化实化试点建设任务,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一办五组”,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单位)特色培育工作,成功打造142个示范点,实现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发展。制定印发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等实施意见,规范县镇两级中心设置,推进各项创建任务落地见效。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优势,成立全市平安诚信企业联盟,深入实施“风险除患”企地共建和平安企业系列创建活动,推动企业自查自纠安全隐患1.5万个。引入市场参与方式,“零前期投入”实现578个小区“建管运维”一体化。持续推进和谐社区创建,组建“雪亮淮安”平安志愿者、“五老红袖标”治安热心人等5支队伍,推动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社会治理质效全面提升,今年以来累计上报各类隐患1757个,化解突出矛盾498个。
网格化治理强基础
惠民小区一期是今年7月洪泽区疫情防控中最早实行封闭管理的41个小区之一,从7月28日开始,网格员蒋仕军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4小时以上。密接排查、处置上报、核酸检测、心理疏导……和蒋仕军一样,全市近5600名网格员认真履行“六大员”职责,始终坚守在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承载形式,作为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我市勇挑重担,积极探索,全面加强基层网格化建设,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强化网格力量配备,科学划分网格总数555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598名。深化网格员队伍建设,制定《加强和规范专属网格管理实施意见》《加强网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拓宽网格员职业发展通道,促进队伍良性循环发展。提升网格服务水平,大力推行网格工作站、警格工作站、党建工作站“三站合一”,建成网格党建工作站5040个,统筹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使基层服务工作由“坐等上门”变“送上家门”,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智慧化引领强实战
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市域、一云汇数据、一脑掌全局、一键通节点。日前,高标准、高规格打造的淮安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成。
该中心是我市为满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需求,依托智慧淮安IOC构建的超融合平台,以“1+4+N”为核心,不仅包含具备物联感知、视频调度、通讯指挥等功能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系统,同时融入“智慧淮安”城市治理体系,平安智防、善治智理、社会智服、共建智融4大智慧支撑系统,汇聚全市政法系统14项具体应用场景,将中心职能从政法主责主业拓展到市域社会治理各领域。
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两中心一站点”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每个县区打造2个示范镇街中心,每个镇街培育1个标杆社区服务站,通过典型带动、以点带面促提升,实用实效、实战思维提效能。按照“市级抓要事、县区管难事、镇街办繁事、社区抓实事”实战思路,打造各级中心“平时研判、应急处置”全时空运作模式,实现“一个平台统调、一支队伍统管、一个网格统揽、一套机制统筹”,提升各级中心建设实战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县镇村中心建成率分别达60%、76%、42%,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
■融媒体记者 叶 列
通 讯 员 王 瑶 马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