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盐城 > 正文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2024-09-24 09:47:00  来源:盐城晚报  

浩瀚黄海的滋养生生不息。582公里海岸线、76.97万公顷湿地,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全球候鸟迁飞的重要枢纽。

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世界级生态金名片,湿地保护率49.4%,自然湿地保护率63.9%。

在盐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相融相生,勾勒出亮丽的生态底色,构筑起一片怡然自得的生态乐土。

“湿”意盎然

从卫星俯瞰盐城海滨,亚洲最大的海岸湿地呈扇形匍匐伸展,渐渐没入黄海的滚滚波涛。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盐城创新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湿地修复,先后成功实施了条子泥“720高潮位栖息地”、大丰建川鸟类友好种植养殖区生态修复项目、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为全球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了中国样本。

有力的保护让盐城湿地显现出更多活力,生物多样性“家谱”持续丰富。截至目前,盐城市共记录生物物种469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保护物种共计142种,包括35种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以及107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人与鸟在这片绿色大地上“同呼吸、共命运”。目前全市有记录的鸟类44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2023年,在条子泥区域记录到濒危物种小青脚鹬数量再创新高,达到1560只,连续四年突破学界预估。陆续观测到彩鹮、蓑羽鹤、丑鸭等物种,盐城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同一时期在野外观察到7种鹤(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枕鹤、灰鹤、沙丘鹤和蓑羽鹤)的地区之一。

麋鹿种群数量从1986年最初“回归”时的39头增长至目前的8216头,野外麋鹿种群数量达3553头,占据世界麋鹿种群数量的近70%。麋鹿在盐城这片土地上重新建立起了最大的种群和最完整的基因库,续写着生生不息的传奇。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盐城搭建起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构建起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的长效机制,共谋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通过的《盐城共识》,入选“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成果清单。盐城正以“生态朋友圈”广泛凝聚保护湿地的全球共识,推动生态互助、发展互通、文明互鉴。

只此青绿

在盐城,有一种蓝叫“盐城蓝”,有一种幸福叫“打开心扉深呼吸”。

“盐城蓝”洋溢着满满幸福感。这份“常态”背后,是盐城市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不懈努力。近年来,盐城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坚持系统治污,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等举措,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盐城好空气”成为盐城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和生态品牌。

2023年,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2,连续八年列全省第一。PM_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6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27.7微克/立方米,下降57.4%;优良天数比率从2013年68.8%提升到2023年的83.4%,提高14.6%,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月度排名中多次保持前列。

抬头“盐城蓝”、四顾“生态绿”,已成为盐城人的生活日常。

从东台黄海森林公园“森林之眼”俯瞰万亩丰茂林海,绿涛起伏,碧水围绕,浩瀚深邃,宛如人间秘境。一代又一代林工辛勤付出,昔日贫瘠的沿海荒滩成为今天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总面积6.8万亩,共有652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超90%。

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太平洋西岸罕见的未被污染的海滨胜地。

众木成林,盎然绿意。多年来,盐城市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增加碳汇总量,厚植绿色家底,全市森林覆盖面积538万亩,创成“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成片林1.4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2%,高于全省1.14个百分点,高出2012年5.1个百分点。

碧水清如许,美景入画来。被誉为“百河之城”的盐城,清水绕城,城水相依,人水和谐。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通榆河,这润泽两岸千年生息的三条河流,承载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盐城全面启动“三河”全域整治工作,让“千年母亲河”焕发青春。如今,“三河”沿线水清、岸绿、景美,觅食飞翔的白鹭、夜鹭、戴胜、珠颈斑鸠等鸟类,为沿河增添了人鸟和谐的生态新景象。

蓝天碧水高颜值,盐城生态“好气质”。如今,“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已从盐城人最朴素的期待,变成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点绿成金

黄海之滨的湿地滩涂绿意翻涌,鹤舞鹿鸣,步步入画、处处是景。

看鹤舞、听鹿鸣,感受湿地、探秘世遗……盐城市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以“全景世遗”理念,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推动中华麋鹿园、东台条子泥、黄海森林公园、荷兰花海、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构建全域旅游、全景世遗的旅游空间格局。

202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0%,比2012年的1544万人次增长2.1倍;实现旅游总收入5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比2012年的150.08亿元增长2.57倍。

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精心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支撑“生态富民”。

依托黄海森林公园、荷兰花海、九龙口等景区,打造“长三角高端康养组团”,生态康养吸引力不断增强;响应“退渔还湿”,培育“观鸟经济”,东台市弶港镇巴斗村走上了渔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从“卖海鲜”到“卖海景”的蝶变,“海滨海鲜海风光,渔家渔村渔文化”让巴斗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村;盐都大纵湖居民旅游收入增加了3倍,阜宁金沙湖旅游度假区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

点绿成金,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建立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围绕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区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率先制定全国首个陆海生态产品统筹核算技术标准,全市生态资产存量价值已经达到19.9万亿元。组建盐城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湿地修复+蓝色碳汇”项目试点,累计发放碳汇远期交易质押贷款4亿多元,带动碳汇融资15亿元。

黄海湿地,神奇瑰丽,尽显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千里海疆,绵延林海,满眼皆是“生态绿”;点“绿”成金,“生态+”旅游、康养等业态蓬勃兴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盐阜大地不断铺展。□记者 戴汇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