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市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以书香涵养群众生活的“幸福半径”,不断刷新城乡文化活力指数。
“这儿环境很好,图书种类丰富,和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非常方便。”9月21日,正在盐城市图书馆苏州银行盐城分行品苏分馆里看书的章先生表示,他就住在附近,闲暇时常带着小孙子过来看看书。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设计典雅,空间布置简洁明快,高大的书架呈弧形走向,颇具特色。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分馆占地100平方米,藏书4000余册,还提供网络阅读区、自习区等功能区域,配备自助借还机。场馆在建设之初就围绕周边生活圈的人口密度、人口结构、读书需求等开展深入调研,在区域位置、书籍种类上做到合理布局。
今年,盐城市重点打造16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持续巩固提升书香城市建设成果。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上,体现了主题特色和地域特点,空间场景、装饰布置等都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充分展现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优化功能、合理配置方面,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充分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有创意的服务项目和内容,进一步提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多元化。有些空间则是在现有的公共文化空间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造,拓展服务功能、提升供给质量。
“原来虎头鞋是这么做出来的,太有意思了。”今年暑假期间,盐城晚报小记者走进盐都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零距离了解非遗项目,亲身参与制作,全方位感知家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盐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代表,盐都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多年来积极传承和弘扬非遗项目,馆内专门布置了非遗展厅,展示了淮剧、相声、快板、花鼓、道情、荡湖船等具有里下河风情的特色民俗,以及柳编、剪纸、面塑、虎头鞋等民间非遗项目。该馆通过与媒体、学校合作的形式,邀请小记者、小学生参与实践,邀请非遗工匠名家现场制作、表演,让孩子们了解非遗历史、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家乡民俗的特色趣味,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里。
同时,盐都群艺馆还结合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要求,以盐渎大舞台为主体,坚持文艺惠民,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先后举办多场大型文艺活动,并创作一大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接地气、受欢迎的原创艺术精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优秀文化志愿团队,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优化资源利用,引领社会风尚。
据了解,2021年至今,盐城市已重点打造60余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盐南高新区7000平方米的“言+买”书汇已成为当地的文化新焦点;盐城经开区中韩文化客厅专门设立了全市首个外国专家书屋;射阳恒隆书房藏书3.6万册,已成为当地新的文化聚集地……一个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广大市民乐享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盐城市不仅在服务品质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大众精细化、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需求,同时,相关部门还建立群众需求征集反馈机制,完善无障碍软硬件设施,以高品质服务吸引群众、以温馨服务留住群众。□记者 顾善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