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的农家院落旁,昔日的露天旱厕悄然变身生态卫生厕所;村民庭院内,无害化卫生厕所取代了蚊蝇滋生的老旧厕所。2022年以来,扬州将农村改厕作为乡村振兴“关键小事”,以“绣花功夫”推进“厕所革命”,至今年9月上旬已累计改造户厕97648余座,卫生厕所普及率突破99%,实现从“改厕改环境”到“改厕改生活”的蝶变升级。
统筹规划:全域推进『改』出加速度
“现在我们农村厕所蚊子、苍蝇少了,和城里的厕所基本上一个样,方便又干净。”走进仪征市青山镇肖山村上刘组村民“老李头”家,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绿化景观,厢房贴有墙砖、地砖,安装了吊顶,水冲式卫生间干净无异味。
“我们也养成习惯了,上完厕所用水一冲,也没有臭味了”“现在我们上厕所和城里人一样,家里来客人,看到干净整洁的厕所,自己也有面子”……不止“老李头”一家,整个上刘组家家户户都修建了崭新的厕所。村民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折射出我市农村“厕所革命”的民生热度和群众满意度。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事关农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22年以来,扬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落实“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工作思路,制定《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整合资金资源推动改厕工作。
改厕是民生大实事,如何办实办好?市农业农村局为此专门制定了农村户厕改造实施方案,指导各地成立改厕技术、质量监督专项小组,一方面对原先建成的户厕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摸底排查,总结梳理前两年农村厕所革命的经验与不足,统筹规划,全域推进“改”出加速度;另一方面,把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按照“应改尽改、愿改尽改”原则,因地制宜推出砖砌普通型、涵管型、集成型“三格式”化粪池,并结合农村污水管网改造的“截污纳管式”等多种适配改厕方案供乡镇选择。
民生回响:小厕所『撬』动大振兴
这场农村“厕所革命”,扬州历时三年有余,改造户厕超过9万座,实际效果怎么样?记者近日走进仪征真州镇佐安村6组庄台。干净整洁的道路、秀丽小巧的菜园、优美宜居的庭院……昔日道路两旁的旱厕早已没了踪影,三格无害化粪池成为了“标配”。在村民朱玉良家的卫生间里,新改造的水冲式马桶、热水器、洗漱台等设施一应俱全。
“厕所改造后,不仅用起来方便,环境也上了一个档次。”一提起改厕,朱玉良一脸高兴。以前每逢炎夏雨季,旱厕污水横流,臭味弥漫。如今,她家新建的厕所空间敞亮,卫生间里还安上了沐浴设备。
“以前屋后化粪池直排入河,现在有政府统一修建的屋前生活污水收集池、屋后三格式化粪池,收集的污水可直接用于农户浇菜,经处理后的粪污转化为有机基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具体改厕中,佐安村改造的三格式无害化化粪池能实现资源再利用,佐安村党总支副书记戴青春说,“我们改造的厕所分为三格,第一格储存粪便与残渣,第二格过滤,第三格是高效肥水,可以直接用于农田、果园的灌溉。”
改厕要进户,各家各户情况不同,怎么改才能做到既保证质量、应改尽改,又能让农户满意?仪征青山镇肖山村党总支副书记蔡爱军说,改厕本来是件大好事,有些农户不理解不接受,这就需要一次次沟通交流、解答疑问,“算”好环境和健康的“账”。
基层工作难不难,做通思想是道“关”。肖山村上刘组是个老庄台,现有25家住户,改厕采用“截污纳管式”,也就是将庄台一家一户的厕所接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投入虽大,却不要住户花一分钱。有些村民一开始不理解,不肯改建新厕,村组干部便多次登门与之交心,取得支持完成了连管改造,一开始不赞成的村民最后也都直叫好。”蔡爱军说。
长效管护:机制创新『守』牢幸福感
“农村改厕既能极大改善乡村生态环境面貌,更能改出群众的新生活。要让这件得民心的好事美进人心里,美出持久生命力,齐抓共管是关键。”邗江区公道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办公室负责人潘正柏表示,要让群众理解接受改厕是党委政府真心为了大家好,就要突出农户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把好改厕源头关,引导农户主动参与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和日常管护,预防后续问题的出现。
在改厕工作启动之初,公道镇发动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将群众评价纳入长效管护,在政务公开栏张贴改厕管护站点的职能及联系方式,并利用农村广播、发放宣传单、入户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传播文明如厕、厕所日常管护以及卫生防病知识。这些举措极大提升了群众的知晓率。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厕所卫生不仅关乎个人健康,也是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到厕所的日常管护中来,共同维护乡村的卫生环境。
“改厕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改善上,更在于村民生活观念和习惯的根本性转变。”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扬州将农村改厕作为乡村振兴“关键小事”,专门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在明确目标任务基础上,还举办了全市户厕改造培训班,引导全市各地要以“绣花功夫”推进户厕改造;鼓励创新长效管护服务机制,确保建成高质量、管护有商量、群众长远得利益。
“现在,我们正从监管智能化、服务常态化、粪污资源化三方面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将改厕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相结合的新路径。”仪征青山镇农环办副主任缪毅祥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厕所革命”,不断加强厕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建生态宜居和美乡村。记者 周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