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镇江 > 正文
“防抗救”构建自然灾害防治格局
2021-08-25 10:23:00  来源:镇江日报  

暴雨如注,倾盆而下,防灾减灾救灾的警报瞬间拉响。然而,未雨绸缪,应急预案早已启动。在城东,因房屋年久失修,京口中营街和梦溪园巷多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梦溪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传防台风知识,赢得居民们的理解。在台风到来之前,13户居民悉数转移安置。而在城西京畿路一带,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巡查,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戒线,守牢安全底线。

这是台风“烟花”过境前后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系列剪影。今年以来,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注重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 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努力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

查明地灾171处

全力应对强对流风雹灾害

镇江地质环境特殊,自然灾害易发,自然灾害形势较为严峻。作为山地丘陵城市,我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同时我市还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防汛压力主要来源于上游过境客水,去年的汛情就具有此类典型特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年初该局就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重点排查城镇、集市、学校、酒店、景区等人员密集区,露采矿山等,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171处,其中46处地质灾害被省列入重点隐患点。目前市相关部门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的地质灾害“三查制度”。台风“烟花”期间,及时处置地质灾害险情21处。撤离居民83户161人,疏散133人,没有人员伤亡。

除了衍生的地质灾害,我市还易受突发性灾害影响。近三年,全市遭受过暴雨、冰雹、暴雪、冰冻等气象灾害,很多都是短时强对流天气。今年全国气候呈现一般到偏差的特点,镇江已经4次遭受强对流风雹灾害,包括4·30扬中风雹灾害、5·14丹阳龙卷风灾害、7·7丹阳雷暴大风天气灾害、7·10句容雷暴大风天气灾害。期间,镇江众志成城,全力应对,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救灾,紧急避险转移11600人、转移安置2619人,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灾后理赔减少农户损失

短板弱项亟待治理弥补

多次极端气候使多地农作物受灾。闻令而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分区包干深入受灾一线,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好关键救灾技术,指导农民及时改种补种速生作物等尽快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与此同时,加强与保险部门的协商沟通,督促理赔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勘核验,上半年为我市13093农户提供了灾后理赔,赔付资金3679万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农户因灾损失。

然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目前仍然不可小觑。在日前召开的市减灾委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减灾委、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明确点出了一些短板弱项:目前对排查出来的灾害隐患基本只是做了监测预警,但是对一些重点部位的自然灾害隐患未能从根本上消除。润州区宝盖山附近地质灾害隐患点,坡体高陡,贴近居民住宅或生产生活场所,无缓冲距离,极易瞬间致灾,造成人员伤亡,风险隐患极大。为此,市减灾办要求,部门和相关属地紧密配合,克服资金困难,拿出有效防治方案,滚动治理,逐年消解,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后救向灾前防转变

摸清应急救灾物资底数

抓好风险排查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和前提。市减灾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从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坚持以防为主、关口前移,做到全年防、常态防、全面防。针对防汛水利工程汛后的险工隐患和薄弱环节,全面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大检查,按照“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原则,逐一落实消险措施和责任人员,列入今年冬春水利工程计划。排查农村危旧房屋、山体滑坡等安全风险,该撤的撤、该停的停。

灾害发生以后,处置至关重要。市减灾办将利用三个月时间,协同发改、水利、住建等部门开展专项调研,摸清全市应急救灾物资底数和实际需求,系统测算和谋划储备总量和储备布局。“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逐步构建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救灾资金快速下拨机制、救灾物资紧急采购机制,保障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本报记者 陈志奎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