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撸起袖子,捐热血献爱心
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南京为他们亮灯
2020-06-15 08:34:00  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新街口亮灯现场。陶玲玉摄

6月14日是第17个世界献血者日。当晚,南京新街口三处地标建筑,为献血者点亮爱与奉献的“生命之灯”。

疫情肆虐时,很多“蒙面大侠”撸起袖子,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登上街头流动献血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他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所获得的社会尊重与肯定也传递更多的正向效应。

“蒙面大侠”,捐献份份爱心

疫情期间,血液是同口罩、药品一样重要的生命保障物资。但街头人迹难寻,更是少有人前往流动献血车献血。

3月3日,收到江苏省血液中心向全省人民发出的无偿献血倡议书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李春宁、朱凛夫妇坐不住了。他们戴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匆匆赶往献血点。这对英雄夫妻在十多年内捐献的血液累计达56100毫升。

“疫情阻挡不了我们澎湃的热血,只要身体合格,符合献血条件,我们随叫随到。”这是江苏省无偿献血志愿者中流传的一句话,也是李春宁和朱凛一直以来行动的宗旨。

疫情初期,省血液中心启动预约制献血,若有爱心市民满足献血条件又不方便前往献血点,可通过血液中心官方微信或电话预约献血,工作人员上门接送。

接到接送献血者的任务后,省血液中心司机张寿荣第一个响应——“我是党员,理应我先上”。每次接送献血者,他都需提前联系、规划路线、消毒车辆、接送献血者,一趟又一趟。

3月中旬,江苏6700毫升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运往武汉。张寿荣再次主动加班开车把这份血浆送到与湖北接壤的沪渝高速怀宁收费站,“只要这些血浆能多救一些人的命,辛苦一点根本不算什么。”

殷殷热血,公益精神代代传承

1998年,18岁的南京姑娘仇恬在夫子庙大成殿参加完成人仪式后,发现停在附近的流动献血车上贴出缺A型血的告示。仇恬在父母的鼓励下走上献血车,以此作为自己的成人礼。“你长大了,这是你第一次作为成年人为社会作贡献。”当年父亲对她说的话犹在耳边。

“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献血或走上街头献血车。”仇恬说。1986年,父亲仇锦川为当时6岁的仇恬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并告诉她,买书的钱是自己无偿献血之后所获得的一点小奖励。从此,一颗无偿献血的种子在仇恬的心中悄悄埋下。

几十年后,仇恬的儿子张浥然也从妈妈手上接过这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并得知有关外公和妈妈无偿献血的事迹。“等我长大也要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中。”张浥然说。

在南京高校里,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正成为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大二学生王航,也是学校流动血库的负责人。“作为医学生,我们更知道血液的重要性。血库的血液储存保质期一般为21天,处理后可延长至35天,但是病床上无数患者需要血液延续生命。我们会定期举办无偿献血活动,当我们得知急需哪一种血型,也会主动前往献血。”王航说。

南京市2020年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江苏省首位00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杭宏,是南京林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二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学校献血时登记信息加入中华骨髓库,并很快接收到苏州一名患者的配型需求。

“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加入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支持。代代传承的公益之心,也在社会的良性互动中不断传递正能量。”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戴宇东说。

无偿献血,值得正能量的鼓励

6月14日起,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将正式上线。此前,我省已全面推广电子《无偿献血证》,并于今年1月起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政策。“全省有913家医院获得直免账号,为7405人次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省内就医提供临床用血费用出院直接减免服务,累计直接减免金额849.51万元。”省血液中心副主任郭东辉表示。

田堃就是此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3月初,田堃为刚刚在南医大二附院做完手术的父亲缴费时,注意到有关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的宣传单页。想到自己曾经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田堃便向收费人员告知。经过指引,田堃来到医院医务处,工作人员录入她的身份证号之后系统自动弹出田堃的献血信息和用血信息。在核实田堃与用血者的直系亲属关系后,医务处很快出具单据。“医院收费处很快就给我退款3500元,相比以前拿发票等报销方便快捷很多。”田堃说。

“在江苏献血满800毫升的献血者享受终身免费用血的待遇;在江苏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的献血者可以享受‘三免’待遇……这些都体现社会对无偿献血行为的肯定,体现政府对无偿献血者的关爱,这也是一种激励措施。”郭东辉呼吁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者队伍,让每一位等待血液救治的病患及时得到安全有效的血液。

本报记者 叶 真

责编:曾雪琦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