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连云港市海州区江浦村:从“债主围门”到宜居示范
2021-06-12 07:5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慧洋 通讯员 邵培源 孙博  

连云港市海州区江浦村,别墅式小楼错落有致,让很多城里人羡慕不已。

20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从贫困村到示范村、文明村,江浦村蝶变的背后,离不开村书记李罗华20年来的付出与坚守。

江浦村是2001年由郎墩、包埠、龙江、团结4个村合并而成,全村4000多口人,近一半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从石梁河库区搬迁而来。

“刚合并的江浦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多一点,合并的4个村中有3个村负债,集体账上欠着156万元。村委会每天只要一开门,讨债要钱的就找上门来。那段时间,谁都不愿意接这个烂摊子。”现年60岁的李新和,原先是郎墩村的村支书,他回忆起刚合并时的情况,依然忍不住摇头,“后来大家一致推选李罗华担任江浦村党总支书记(现党委书记),李罗华不容易啊!”

刚刚上任的李罗华确实不容易:面对一个既没有产业,又没有集体积累的移民村,如何带领4000多村民实现小康梦?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负债问题。李罗华在全村党员大会上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永恒主题”的理念,充分发挥“一委三会”民主协商议事机制,通过土地发包流转、回收集体资源等途径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原计划5年的化解任务仅用了3年就完成。

2004年底,村里第一次全额发放村干部的生活费,第一次有了百亩土地发包的集体收入20多万元,第一次为20多户贫困户发放了每人80元的过节慰问金。

还清了欠账,下一步就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江浦村是浦南镇土地面积最大的村,全村耕地面积1.2万亩。“以前除常规的水稻、小麦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几乎没有,特别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很多地都荒废了。”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全村党员干部创业大会上,李罗华号召“两委”成员争当“双强双带”带头人。他投入约20万元,上马富硒米加工企业,把当地农民种的富硒米收购上来加工成优质大米,让30多名乡亲每人每年增收3000至4000元,同时带动了一批村里劳动力就业。

此外,村“两委”成员还去寿光、蒋巷、滕头等地考察,学习特色农业发展经验,带头建起钢架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甜瓜、草莓、彩椒等温室果蔬,邀请村民参观,传授种植技术。村民们看到有钱挣,也纷纷流转土地,建起温室大棚,实现家门口创业致富。李罗华还抓住2013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在江浦落地的契机,建成设施蔬菜、水产养殖、花卉苗木、优质稻米四大产业基地,促进就地转化劳动力800多人。村民李德林说,“以前对于创业想都不敢想,如今自己包了9个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葡萄,供人们采摘,每年收入20多万,心中美滋滋的。”

目前,江浦村拥有市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3个,创出岁穗香、集瑞园等5个注册商标,获得12个无公害农产品及1个绿色食品认证。

5月25日,在村民周文荣的热情招呼下,记者参观了她家的两层新居: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整体以白色调为主的清新装修风格,简约且舒适。“我家是精装房,去年底搬来就住了。过去家里条件简陋,各方面都不方便。现在不一样了,屋里水、电、燃气等设施都很齐全,小区环境还好。”女主人指着沙发上的一张照片说,“这是我家原来的土坯房,搬来之前,李书记特地找人帮我们每家都拍了照片,给我们留个念想。”

近几年,李罗华带领村“两委”班子分两期建成江浦新村,集中居住切实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同时,江浦村充分利用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主打乡村游概念,成功申报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

李罗华担任江浦村书记的20年里,带领村干部,帮助江浦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2020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万元。江浦村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连云港市十大红旗村。

责编:徐晓冬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