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脱下军装,依然在“战位”
2022-01-13 08:03:00  来源:新华日报  

抢险救灾、企业发展、乡村振兴、公益慈善……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永远是不断拼搏的“战位”。1月12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向社会公布第二届“江苏最美退役军人”名单,向“最美老兵”致敬,向退役不褪色的精气神致敬。

赴汤蹈火,

不畏艰险冲在一线

生死关头的搏击,赴汤蹈火的担当,危难时刻的坚守,拼搏奉献的情怀,寻常岁月的温情……军人品格,在一代代退役军人的不懈奋斗中赓续绵延。

“无论春夏秋冬,我们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手机一响就跳起来,往快艇位置跑。因为每快一秒,落水者获救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长江上的生命守护者”吕宏伟是南京市公安局长江大桥应急救生屯兵点的一名民警,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2020年3月3日晚,一名女子在江边意图轻生。吕宏伟和同事及时赶到,成功将该女子救起。这是长江大桥屯兵点2013年成立以来,吕宏伟直接从江中救起的第19人,也是屯兵点救起的第55人。“救一个人,也就救了一个家庭。”8年来,吕宏伟还成功劝阻70多名轻生者。

“为了几秒钟,日日苦练功。”刚调到屯兵点时,吕宏伟只会“狗刨式”游泳,为了争取救援黄金时间,吕宏伟艰苦训练,硬是将游泳水平提升到能横渡长江。他和战友们终结了南京长江大桥跳江轻生者“零生还”的纪录。

有人说,优秀军人身上都有一种不畏生死的勇气和力量。当一天兵,这种精神就深入骨髓一辈子。

请战!归队!抗洪!老兵序守文退役22年,两次主动请缨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我在九江当了3年兵,那是我牵肠挂肚的第二故乡,哪能看着乡亲身陷洪魔无动于衷?”2020年6月,江西九江抗洪现场,奋勇救灾的年轻官兵里,一位中年人特别显眼,他是退役军人、国网沛县供电公司员工序守文。

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刚退役半年的序守文成为死守大堤的一员。水急浪高,冲锋舟翻入江中,序守文漂流8公里才被救起。时隔23年,序守文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与十八九岁的年轻战士一起扛沙袋、战洪水。序守文不仅是抗洪英雄,更是一位初心不改的热心人。2019年台风侵袭导致沛县张庄镇停电。村民王福河刚出院,每天需10小时持续给氧。在现场巡察的序守文立即伸出援手,将制氧机送到位。此时,距王福河老人向供电所打求助电话仅过去27分钟。

发布现场,一身“火焰蓝”制服的张南燕英姿飒爽,她被称为“火场中的福尔摩斯”。张南燕的爱人也是一名消防员,在救火中英勇牺牲。张南燕循着丈夫的脚步,在烟尘弥漫的废墟中继续战斗。2020年7月,南通一处居民楼发生火灾,张南燕连夜赶往现场。一铲一铲地刨开灰烬,她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经过3天勘查,终于发现电线熔断痕迹,并以此为突破口找到真正起火点。至今,张南燕已排查消除火灾隐患800多处。

不忘初心,

戎装褪去再建新功

当兵保家卫国,退役带民致富。养过鲈鱼、种过羊栖菜,最终选准紫菜养殖项目的张立祥带领乡亲们致富了。退役后回到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扎根,张立祥用20多年的打拼,把一个贫困落后、交通闭塞的小渔村建设成“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了寻找致富道路,张立祥抵押自家房产凑齐启动资金,带头养殖100亩紫菜做示范。至2020年底,黄窝村紫菜养殖面积达3.6万亩,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

“我曾在王杰部队服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精神已融入我的血液。”曾经的坦克兵、江苏宁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负责人许良浩说。1998年退役后,许良浩先后任两家路桥公司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江苏宁靖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扭亏为盈,连续3年盈利。

“甘做一颗国门线上的螺丝钉。”这是退役军人、南通海关驻海门办事处监管科副科长蒋政的座右铭。2012年,蒋政结束15载军旅生涯,走进南通海关。为解决人工核放转关单速度慢的问题,蒋政引入智能卡口设备,率先启用“掌上物流”卡口验放系统、“提前报关、运抵验放”等模式,提前实现全国出口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

乘风破浪,

自主创业勇立潮头

一声“老兵”,就是冲锋的号角。在江苏民生重工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里,21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天生产1万多个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车间里,总会遇到一位“老兵”——民生集团领头人倪加明。

上世纪90年代,民生集团濒临破产。退役后来到企业当业务员的倪加明大胆决定:竞聘上岗、接手企业。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很快扭亏为盈,跨入靖江工业企业百强行列。

2008年,倪加明打算自主研发高效大型节能环保换热装备。同行震惊:一个乡镇企业,能研发出来吗?750个日日夜夜,终于,倪加明带领团队扛住压力,研发出国内最先进的“高效大面积不锈钢复合双管板式换热器”,彻底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企业目前获各项专利258项,还安排276名退役军人就业。

军人不管在什么“战场”,都敢向最高点攀登。这一特质在江苏常蒸集团负责人郑建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1999年,退役后的郑建伟接手濒临破产的常州市常蒸蒸发器有限公司。郑建伟从早到晚在车间埋头苦干,寻求创新空间。如今,常蒸集团有员工近1800人,成为行业翘楚。他还成立200万元的“常蒸爱心基金会”,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1%作为补充基金。

“我要为战友活着!”战场上,被敌方炮弹掀起几米高,因伤致残,荣立二等功;退役后,艰苦创业,成为行业“黑马”……这是退役老兵於如桂的“传奇人生”。1990年,於如桂主动辞去分配的稳定工作,走上创业之路,创办包括江苏爱邦钢铁在内的多家企业。没有资金、没有市场经验,一切从零开始,於如桂闯出了一片天。创业成功,於如桂却始终挂念战友。出资帮伤残战友开一家洗车店,逢年过节看望牺牲战友的父母……“战友,有我呢,请放心!”於如桂践行战场生死约定,替牺牲战友尽孝,他总说,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报记者 唐悦 金亦炜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