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积极利用乡贤资源,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2022-11-07 08:13:00  来源:新华日报  

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目的是挖掘乡村文化,通过自省接受乡村文化价值的精髓。乡村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乡村文化价值、内容和功能的肯定。近年来,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发展工作,探索创新优秀乡村文化传承新路径。

机遇与挑战并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文化自信是题中应有之义。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文化意识、文化态度、文化自信是影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要考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振兴,也要慎重对待、有选择性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建乡村文化共同体,最终实现乡村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乡村文化体系也遭遇严峻挑战。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迁,乡村文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断裂,乡村文化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价值迷失和认同危机,存在着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价值培育不足等问题。

交通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增多和互联网的普及,迅速且彻底地改变了乡村文化传播方式和自我演化进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产生激烈碰撞,本应承担乡村文化传承角色的年轻一代群体,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更大,与乡村文化的割裂也更严重,使乡村传统文化传承演化的内生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如何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发掘好、保护好,并进一步活化利用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贤与故事融合

乡贤文化滋养着乡村、润泽着乡风,正是对纯正“乡土味道”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乡贤的感召力、乡贤文化的信服力,无疑对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更有示范引领作用。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只要发挥其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增强乡村文化自信就必然大有希望。

在开发利用乡贤资源方面,奔牛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即利用乡贤特有的家乡情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直接参与讲述家乡故事,将文化发掘、传承保护、推广宣传系统化推进。

奔牛镇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整合优渥的乡贤资源,在2021年启动《奔牛有故事》系列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对当地2100多年历史文化的深度发掘整理和专业团队的层层剖析,将抽象的文化资源具象化,以设计赋能的方式打造系列IP群。

《奔牛有故事》独创“乡贤+故事+设计=财富”的开发理念,将乡贤的社会影响力和对家乡的独特情感注入乡镇文化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打造特有独享、高黏性的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传承和利用并举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和尝试,奔牛镇在“乡贤+故事”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故事涉及红色基因、特色产业、民俗、传统手工艺、民间美食、教育医疗等领域,担纲讲述人的乡贤包括中央党校教授、党报总编辑、部队军官、高校教师、传统手艺传承人等,发掘和整理了一批既有人文情怀又有历史传承价值的好故事,在重塑奔牛镇人民的文化自信方面作用显著。

传承与发掘同等重要。奔牛镇积极落实“乡贤+故事+设计=财富”的开发工作设想,将视频转换成二维码,建设“故事桩”分布在奔牛镇相关对应区域。利用互联网手段打通线下到线上渠道,解决一般乡镇主要景观节点无专人值守讲解难题,为促进文化传承和全域旅游打下基础。

公有与共享并存

以乡镇为单位的IP开发利用方法及市场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其中以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最为知名。奔牛镇推出的以讲述人乡贤与故事结合创作的IP形象,既是《奔牛有故事》项目在拥有一定的流量和认可度之后推出的衍生产品,又是奔牛镇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载体和切入点。以单个故事独立设计成具象化的IP形象,多点之间形成联系紧密又各有特色的IP群,进而形成最能代表奔牛镇特色乡村文化的公共知识产权矩阵。

对比之前的“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单一的产品品类和形象,新的IP群和产权矩阵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它有效地将地方大量的特色产品通过一根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根纽带是地方文化的精髓和乡贤这一特殊群体组合而成,非常有利于地方产品、服务、乡村旅游等形成集聚效应。

塑形与铸魂同步

多年来对于乡村文化重视不足带来的影响不可能一朝一夕被完全消除,需要一段时间让挖掘、回忆、重建等基础工作完成对乡村文化的“塑形”,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再次目睹和感受曾经丰富多彩、活力无限的本土乡村文化魅力和由此产生的经济价值和无限潜力,促使青年产生回归乡村的内生动力,进而在本地居民群体中产生良性文化认同,为乡村文化自信铸魂。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责编:王晶枫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