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的南京,天朗气清。上午10点,江宁区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一场迟到了85年的祭扫活动正在进行。
正在祭拜的73岁老人名为李旺声,祭拜的烈士是他的舅公——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一营营长邱立生。10日下午,李旺声刚从1000多公里外的福建龙岩辗转赶到南京。
“我是听着舅公故事长大的,父亲跟着舅公打仗,却只有他活着回来了。”李旺声说,临终前父亲拉着他的手,反复说着同一句话“找舅舅”。给烈士献过花,大家在纪念碑前站定。李旺声用双手反复摩挲着碑上刻的“邱立生”三个字,半晌没作声,随后掏出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回去要洗出来烧给爸爸,这是他生前最惦记的事。”
据资料记载,邱立生是福建永定(今为永定区)人,1931年参加革命,1938年初在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第二支队任职,随后开赴抗日前线。部队改编时,邱立生回乡广泛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参加新四军。“舅公说,日本人已经打进来了,不反抗就等着亡族灭种。”跟着邱立生,包括李旺声父亲在内的5名18岁少年奔赴战场。一行人刚刚整编进队伍,仗就打起来了。1939年2月6日,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一营与日伪军为抢占云台山山头进行了一场激战。因敌众我寡,除突围25人、负伤转移15人外,全营有8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寻找到的营长邱立生、政治教导员王荣春等65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云台山脚下。
李旺声说,由于福建客家话和普通话表述不一,他一直将“邱立生”错记成“丘力生”,且父亲当时情急中将战斗的地名记错,过去数年里,李旺声一家苦苦寻亲却始终没有结果。
本月初,在看了一则南京新四军文化相关报道后,李旺声就托在南京工作的同乡谢恩平帮忙打听。团长是黄火星、烈士本人是营长、在江南一带牺牲……虽然不知道番号和具体地点,谢恩平还是在网络上搜到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并和负责人取得联系。“一核对,工作人员告诉我,要找的就是‘邱立生’!”谢恩平说。
因为此前信息不畅,邱立生的履历、牺牲地有许多不同记载和信息残缺。在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中的纪念馆,记者发现邱立生的简介缺少生年。据李旺声介绍,邱立生生于1914年,牺牲时年仅25岁。
去年9月28日,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并公布行动标志,计划用3年时间攻坚,为安葬在江苏的无名或无亲属祭扫烈士寻找亲人,为长期未找到烈士下落的江苏烈士亲属寻找烈士安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