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1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2025年第三批) > 正文
王召荣
好伯母十九载尽心抚养 帮助侄女圆梦大学
2025-07-23 15:57: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王召荣,女,1956年10月生,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义合村村民。2006年,王召荣的小叔子因肝癌离世,临终前将年仅2岁的女儿小梦迪托付给她。王召荣毅然担起抚养侄女的重任,19年来含辛茹苦,视如己出,将侄女抚养成人,更支持侄女考上了大学,在当地口口相传、成为美谈。王召荣获“江苏好人”等称号。

不负所托 扛起家庭重担

2006年,王召荣的小叔子因肝癌去世,临终前,躺在病床上的他紧紧拉住王召荣的手,满含牵挂地说:“大嫂,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不到两岁的小梦迪,我想把她托付给你,以后就拜托你把她抚养成人了。”面对小叔子的临终嘱托,看着侄女可爱的小脸蛋,王召荣毫不犹豫地说:“你放心,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把孩子抚养成人,让她吃饱穿暖、好好读书!”那时,梦迪的母亲已经离开家庭,杳无音信。从此,这个幼小的孩子成了王召荣心中沉甸甸的责任。

料理完小叔子的后事,王召荣便将梦迪接到家中,从此担起了“母亲”的角色。当时,王召荣的婆婆已76岁,体弱多病,两个儿子正值高三,学业繁重,丈夫外出工作,家庭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人。尽管如此,她从没将梦迪当成生活的负担,而是当成了生活新的动力。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幼儿园到高中,梦迪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她在身边陪伴。每一次开学报到、家长会,王召荣从未缺席,始终关注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悉心培育 浇灌希望之花

自从梦迪升入初中,王召荣的生活更加忙碌:白天照料病重的婆婆,晚上陪梦迪学习到深夜,清晨又早早起来准备营养早餐。她常叮嘱梦迪:“丫头,家里条件虽然不富裕,但只要你想读书,大娘就算砸锅卖铁也供你。好好用功,将来才能有出息。”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关爱下,梦迪不负众望,顺利考入本地重点高中。看着录取通知书,王召荣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逢人便夸:“我们家梦迪真争气!”邻居们也纷纷赞叹:“梦迪这孩子真给大娘长脸!”

2023年高考临近,梦迪因压力过大开始频繁失眠。王召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耐心陪伴帮她缓解焦虑。在她的不断鼓励下,梦迪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广州大学统计学专业录取。当梦迪把录取通知书交到王召荣手中时,这位操劳半生的母亲激动得直抹眼泪:“好孩子,大娘就等着这一天呢!咱家又出了个大学生!”每次谈及未来,梦迪总是充满感激:“没有大娘的养育,就没有我的今天。大学毕业以后我要努力工作,好好报答大娘。”

传承家风 倡树文明乡风

19年来,王召荣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她时常叮嘱道:“梦迪就是你们的亲妹妹,当哥哥的要多照顾她、保护她。”两个儿子也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每次回家都不忘给梦迪带零食和文具;每逢大考前,总会抽空回家辅导妹妹功课;每到开学季,总是主动提前汇来学费……王召荣看着孩子们相亲相爱的样子,心里总是涌起阵阵暖意。

如今已是大学生的梦迪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寒假回家时,她悄悄用攒下的钱给大娘买了件羽绒服,红着脸递过去说:“大娘,您省吃俭用供我读书,自己都舍不得添件新衣裳,现在该我孝敬您了!”王召荣嘴上埋怨孩子乱花钱,心里却暖融融的。

随着年龄增长,王召荣的股骨头坏死病情加重。暑假里,梦迪主动回家照顾大娘,包揽家务之余还报名村里的“爱心暑托班”,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她笑着说:“当年大娘供我读书不容易,现在我也想帮助其他孩子。”从勤奋学子到志愿者,再到贴心晚辈,梦迪正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大娘的爱心,让这份温暖继续传递。

作为江苏好人,王召荣还积极参与村里组织的“百姓故事会”“移风易俗宣传”,走村入户倡导文明新风;在道德讲堂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用朴实言行感染乡邻,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榜样。每当有人问王召荣这些年累不累,她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自家人说什么辛苦?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这就是最大的福气。做人要讲良心、守本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

王召荣用平凡而坚韧的付出,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用朴实无华的善举点亮了文明乡风,为乡村文明注入了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