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1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2025年第四批) > 正文
刘大亮
退休教师二十余年致力阅读推广 传播红色文化
2025-11-14 10:04: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刘大亮,男,194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河村人,原淮阴区棉花小学校长。他本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退休教师,却怀揣“集报育人”的初心,二十余年来奔走全国各地,自费收藏党报党刊二十余万份,并将珍贵藏品无偿捐赠给家乡刘河村,助力建成“红色读书角”。他主动担任义务讲解员,累计接待群众上万人次。他发起“情暖童心 爱佑成长”阅读关爱行动,组建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为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送去定制化的阅读关怀。他的身影,犹如乡土间的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村民的阅读之路,也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力量。他先后荣获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全国二十佳藏书人等称号,其家庭也被评为江苏省书香家庭、江苏省文明家庭。

初心如磐,二十余载筑起“红色藏馆”

1998年,时年54岁的刘大亮看到村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萌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收集报刊,为孩子们搭建一个“知识小天地”。从那时起,他便经常往返于各地收集各类报刊。2003年,子女成家后,他毅然决定将余生精力投入到党报党刊的收藏中,免费供乡亲阅读,以文化滋养乡土。

这一坚持,便是二十多年。他倾尽积蓄、不辞辛劳,累计行程相当于八个“长征”路,用坏了六辆手拉车,收藏党报党刊百余种、二十余万份,总重达六千多公斤。每一份报刊,他都亲手分类、整理、登记;对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报纸,更是精心装裱入框。家中原本闲置的几间农房,渐渐被整齐摆放的报刊填满,俨然成为一座内容丰富的“红色报刊博物馆”。这些细致而繁琐的工作,构成了他退休生活的全部。原本空荡的农舍,也因他的坚守,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倾情奉献,散尽珍藏培育“书香之苗”

随着收藏越来越多,众多村民、孩童被吸引过来。刘大亮开始琢磨:这些“精神食粮”不能只放在自己家里,得让更多人受益。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报党刊的教育作用,他在家中率先办起了“红色读书角”。短短两个多月,就吸引了三百余名周边群众和党员干部前来学习。他不仅耐心讲解报纸内容,还结合亲身经历,生动讲述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时代记忆——哪份报纸记录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哪篇报道承载着老一辈的奋斗历程……在他的讲述中,老报刊“活”了起来,小院里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书香弥漫整个村庄。

同年,刘河村启动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得知消息后,刘大亮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多年珍藏悉数无偿捐赠给村里,让这些报刊成为共享的“文化矿藏”。他积极参与书屋规划,凭借丰富的收藏和管理经验,协助村里建成300平方米的高标准“红色读书角”,迅速将其打造为村级文化服务的新阵地。阅读的种子,也随着读书角的建成,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根、发芽。

情注乡土,志愿服务赋能“文化振兴”

作为土生土长的刘河村人,刘大亮始终心系村里的孩子。他深知,农村阅读资源匮乏、信息相对闭塞,青少年的阅读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每逢周末或寒暑假,他便组织各类公益读书活动——“点亮开学第一课”中,他用老报纸里的历史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强国有我 书香同行”活动中,孩子们畅谈读书心得;“重温百年党史 书香浸润初心”主题阅读中,他带领孩子们品读红色经典。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为乡村青少年探索出一条特色阅读之路。

为进一步推动阅读普及,他主动联系村“两委”,发起“情暖童心 爱佑成长”阅读关爱行动,邀请大学教授、农业专家、中小学教师等各界人士加入,组建全民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精心打造“你点单我上门”志愿服务品牌,将书籍报刊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孩子手上,以“定制式”服务打通基层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这支志愿者队伍已发展至200余人,极大提升了乡村阅读指导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如今,刘河村书香四溢,年近八旬的刘大亮干劲愈发充沛。每天早早来到书屋,打扫卫生、擦拭桌椅、整理书籍。每当有人询问报纸背后的故事,他依然热情洋溢地担任“讲解员”。

从退休教师到八旬长者,二十多年来,刘大亮以执着与奉献,点燃了刘河村村民的阅读热情,“耕读传家”已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致富经。他以报为媒,以文化人,在乡土之间书写了一段温暖而坚定的文化传承故事,也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篇章添上了厚重而动人的一笔。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