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南京在64个小区和101个单位试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2020-04-17 09:17:00  来源:新华日报  

4月16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将选取64个小区和101个单位,从5月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等措施。此举表明南京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渐行渐近。

探索相关措施合理性可行性

南京试点垃圾分类已有多年,为何在64个小区和101个单位“先行先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南京市城管局巡视员陈雷介绍,《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提出的制度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需要认真分析评估。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可广泛听取意见,总结经验做法,及时补齐短板,使条例更符合南京实际,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64个小区覆盖物管、托管、自管等3类,101个单位包括机关、学校、医院、商务办公楼、物流电商企业、餐饮企业、宾馆酒店等7类,具有一定代表性。

2017年我国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在46个重点城市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中包括我省的南京、苏州。《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去年出台,将于今年6月起施行。此外,不在46个重点城市之列的无锡,已于去年9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公众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地方立法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汤善鹏,参与了《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编写。“我们不能一味等待人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而应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他告诉记者,“2018年南京启动垃圾分类立法,目前立法进入最后阶段,强制分类越来越近。”

试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4月16日下午两点,在南京市秦淮区紫金雅苑小区,记者看到,红绿黑三色的垃圾收集房,分别收集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还配有洗手池。一旁,小区物业经理黄艳芳在指导一名水果店租户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督导员赵斌也拿出专门的桶和夹子,帮忙二次分拣。

这个先行先试小区,有两栋居民楼,居民123户。垃圾收集房4月1日开始使用,原有的5处垃圾投放点和6个垃圾桶撤除,居民开始刷卡投放垃圾。厨余垃圾每天9时至11时投放,由专业收集车辆每天收运,其他垃圾按照现有收运模式每天清运。至于可回收垃圾,居民用环保企业发放的回收袋装好后,送到物业办公室,获得积分奖励。黄艳芳说:“我们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每家每户上门沟通。目前,小区居民基本做到准确投放垃圾。”

64个小区主要试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加强收集点人员值守和巡查,对居民进行分类投放指导,使居民在“适度不便”中养成分类习惯。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而前期垃圾分类是倡导性的,采取自愿原则,效果并不理想。

101个单位主要规范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健全分类责任制度,强化“人人分类”,鼓励采取源头减量措施,如限制一次性杯具、节约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回收快递包装等。

与该市已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相比,此次先行先试还有诸多升级内容,如垃圾分类鼓励政策方面,政府也将给予居民一定积分;归并收集点,有利于督导员、志愿者开展现场指导,提高分类准确率;尽量满足居民投放需求,在垃圾房等垃圾分类收集点的位置、开放时间、投放方式、外观风格等方面,多设计一些方案,供居民选择。

南京将针对小区特点制定实施方案,听取居民意见,回应居民关切。

具备分类收运与处置能力

在紫金雅苑小区,60余岁的居民傅女士说:“分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回收很简单,我对垃圾分类工作绝对支持,邻居们都很配合。” 绿钥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小区垃圾分类,项目负责人刘红兵介绍,撤桶并点后,除了厨余垃圾定时投放,其他垃圾投放时间延长,解决居民错过投放时间、垃圾无处可倒的问题。

老百姓普遍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的垃圾,被倒在一起“一股脑”运走。对此,南京市城管局表示,此次先行先试实行从前端投放、中端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程分类,“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收运车辆涂装分类标识,收运垃圾种类一目了然。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每周收运一次;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每天至少收运一次;大件垃圾预约收运。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收运全程管控,鼓励市民监督举报混装混运行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送到各区垃圾分类回收中心(站),厨余垃圾送到各区处理站或市集中处理厂。

陈雷表示,垃圾处理相关终端设施建设早已启动,将按照分类处置要求如期投入运行,如餐厨垃圾处置能力目前已达到700吨/日,能够满足此类垃圾处置要求,且全市第一个厨余垃圾厂将投入运行,南京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能力是完备的。

汤善鹏认为,末端具备相应处置能力,标志着强制分类条件成熟,也将推动前端进行分类投放。除立法引领,政府配套措施要跟上,如通过深入宣传、提供分类指导、给予补贴奖励等方式,帮助单位和个人落实分类投放责任。垃圾分类强制展开后,也提倡“教育在前、处罚在后”。

本报记者 徐冠英 管鹏飞

责编:刘慧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