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习惯成自然,当个“会分垃圾的文明人”
——南京强制垃圾分类实施两个月成效追踪③
2021-01-07 08:48:00  来源:新华日报  

到去年12月底,南京全市每天收运厨余垃圾超过880吨。而去年11月1日以前,南京收运的厨余垃圾每天不足百吨。这大有“味道”的增长,是南京市民垃圾分类实实在在的成果。

江北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的工人评价:“送来的厨余垃圾分拣质量越来越好,目前已经完全取消了人工分拣,仅靠机器分拣便可满足要求。南京市民素质太高了!了不起!”

不过,对于1650吨/日的南京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来说,厨余垃圾还远没达到“应分尽分”。

万名分类指导员,垃圾分类的把关领路人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李名英就赶到新街口香居美苑小区,她在这里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上班时间是上午7点到9点、下午6点到9点,但她总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岗。

“习惯养成阶段,要多花点时间。”李名英说,香居美苑小区不少居民还保留着早睡早起的习惯,丢垃圾也早,因此分类指导员要提前就位。“垃圾分类是好事,不觉得辛苦。物业给我们准备了手套、夹子、剪刀,分类起来方便多了。”李名英认为,分类指导员是垃圾分类的“把关人”。每一袋垃圾,她都破袋认真检查,不让任何一件垃圾混装,把好前端居民分类关卡。“过期的咸鸭蛋属于厨余垃圾,包装袋属于其他垃圾,要先拆开再丢弃。”李名英一边嘱咐,一边快速进行二次分类。

南京市为推进垃圾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员10800人,要求每一个收集点规定的投放时间都要有一名分类指导员。南京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参与者、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地方立法与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汤善鹏说,设置垃圾分类指导员,是《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的重要措施。实行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目的是能够开展现场指导和监督。推进垃圾分类,需要重点抓好分类指导员的培训,让他们真正能够指导分类,也要通过考核、抽查等方式,落实分类指导员的责任义务,避免岗位形同虚设。

因为经常要把垃圾袋从垃圾桶里取出来,秦淮区夫子庙街道武定门北巷小区的分类指导员柴振陵,觉得统一发的夹子不给力,专门设计了一个小耙子,请电焊工加工。耙子很好用,夫子庙街道给每个垃圾收集点都做了一个。

张世银是仙林新村南区的分类指导员。居民扔垃圾没带卡的,她帮着刷卡,还要提醒大家把厨余垃圾“破袋”,“不破袋不收。有居民不愿意,我就说‘我来帮你’,三遍一讲,居民就不好意思了,最近明显上规矩了。”

市民邹晓奇说,去年11月初他在家里认真分好垃圾,准备分类扔进垃圾桶,谁知分类指导员挥挥手叫“放地上”。他很疑惑,后来才知道分类指导员会打开检查、再分类投放,觉得他们很不容易。

夫子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威深有体会:“推动垃圾分类,目前最重要的角色是分类指导员。好的分类指导员在岗在位、热心负责、善于沟通,所负责的点位分类质量就高。高到哪一步?现在有的分类指导员可以站着不动。”

从居民区到公共空间,参差不齐

经过两个多月的强制分类,如今很多市民已经形成习惯。

家住鼓楼区的林女士,对家中垃圾桶进行了调整。一只防漏小垃圾桶装厨余垃圾,家中三人,仅早晚在家吃饭,厨余垃圾并不太多,有时候两天才倒一次;一只小垃圾桶装“有害垃圾”,废弃电池等均搜集在此;不同房间多只垃圾桶均为“其他垃圾”。而林女士上班的河西CBD某高档写字楼里,依旧每层只有一个大垃圾桶,一楼厨余垃圾桶内混装无人过问,她很不适应。林女士发现自己已悄然形成“垃圾不分不舒服”的行为习惯了。

记者随机探访居民小区、商业设施、公共空间,垃圾分类情况差距较大。

建邺区兴宏园小区1号垃圾收集点是一个分类屋,地面、墙壁、收集设施都很干净。兴宏园小区厨余垃圾收集量逐步递增,去年10月份日均产量100公斤 ,11月200公斤,12月已达250公斤。在强制分类之前,南京易联瑞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在栖霞区仙林街道15个小区开展厨余垃圾定点回收,日均回收量0.9吨。去年11月1日之后,该公司负责仙林36个小区厨余垃圾回收,日均回收量增至4吨左右。

在秦淮区洪武路街道砂珠巷小区,高层住宅内贴着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去年12月10日的联合告示,表示12月18日起撤掉各楼层的垃圾桶。去年12月25日,楼内垃圾桶仍在使用,各类垃圾混杂。06幢住宅楼大门边的4个分类垃圾桶中,厨余垃圾桶内装有不少其他垃圾。当天9点半,厨余垃圾清运车来了,收运人员将一些垃圾袋从厨余垃圾桶内取出,扔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内。记者1月6日看到,告示上的时间改了,撤桶时间推迟到1月8日。

“刚强制分类时,我们小区建了临时收集点,扔垃圾时,分类指导员会简单指导一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混投也没人管,小区的‘垃圾分类’形同虚设,也没听说要建‘垃圾房’。”雨花台区七彩星城小区居民孟先生说。

1月3日,记者在秦淮区水游城近中华路、建康路一侧的入口附近看到,一个“三分类”垃圾桶旁边,贴有“商场集中投放指南”,标明投放四类垃圾的地点。商场各楼层的电梯间、柱子旁、卫生间附近等,都有除厨余垃圾外的“三分类”垃圾桶。商场还在一层部分入口处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桶。水游城内一家汤包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将后厨以及堂食厨余垃圾集中,就近投放到厨余垃圾集中投放点。

在秦淮区三山街地铁站附近,早餐车摊主将其他垃圾也丢进厨余垃圾桶内。街边小餐馆餐桌下几乎都放着小垃圾桶,当问及垃圾要不要分类扔时,店员回答“没关系”。

宣传、联动、法治、自治,一个都不能少

分类进度参差不齐,有市民发出质疑:强制分类是否尚未准备好?

“南京等地实行的分类方法,应该是人们可以接受的。”环境政策专家、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李嘉表示,对于大部分南京市民来说,垃圾分类还比较陌生,也确实会给生活带来一点麻烦,但牺牲自己的时间,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机制,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汤善鹏强调,当政府尽到宣传动员、设施建设、监督执法的义务,特别是花大力气建设从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到后端处置的“全链条”分类设施后,居民义务应该跟上,“立法的强制性也要体现。例如,拒不分拣的,收集、运输、处置单位可以拒收。”

鼓楼区广州路211号小区试点的“放心桶”,在推动居民养成分类习惯上做了有效尝试。由于小区不具备建垃圾收集设施的条件,街道放置分类垃圾桶,由分类指导员进行半个月指导后,再将垃圾桶交给居民自管自治。街道不定期抽查分类质量,如发现分类质量不高,一次提醒、两次警告、三次撤桶,请居民将垃圾投到较远处的分类收集点去。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除了明确城市管理部门是垃圾分类工作主管部门外,对教育、城建、住房保障和房产、商务、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都做了相关规定,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垃圾管理相关工作。

去年12月25日,江宁区垃圾分类“进校园”暨《垃圾分类知识读本》“进课堂”活动在上坊新城小学举行。“为助力垃圾分类在江宁全面落地,我们大力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小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广场,进商场景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希望通过对定向人群生动、直观、形象的宣传发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分类。”江宁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汤善鹏介绍,《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去年4月修订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上位法依据,总体看,在全国都是较先进的,“我们对法规执行应多保持一些耐心,特别是垃圾分类涉及每个人习惯的转变,分类到位需要一个过程。”

本报记者 徐冠英 白雪 王晓映 姚依依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