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通讯员 吴婷 赵倩倩 记者 缪钦)创新实践载体,激发文明活力。今年以来,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南京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先进引领作用,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汇聚人才、丰富活动,打造“文明实践‘全域全时’”共创项目,构建起全域覆盖、专业充沛、多维立体的文明实践体系,以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明需求。
机制创新,筑牢文明实践制度根基
供需的精准对接是开展好文明实践工作的“指南针”。今年初,由葛塘街道党建工作办(宣传统战)牵头,结合网格走访、座谈问需,全面梳理建立起“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确保文明实践供需精准匹配。
在此基础上,制定全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长效机制,一方面明确活动形式和频次,与包括江北医院、江北新区互联网行业党委、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陵焰文明实践服务队等在内的12支志愿力量建立常态合作机制,实行“月度轮值制”,截至目前已开展“巾帼芳华”妇女节健康主题、“青春伴夕阳”“童声同行绽光彩”等多场主题活动。另一方面强化激励褒奖,通过对单位、个人定期进行评优,完善礼遇回馈和信用激励机制,实践所常态开展志愿茶话会、圆桌会、团体交流会,芳庭实践站开展“志在芳庭 共话邻里”游园会等,实现文明实践的良性循环。
资源联动,构建全域服务实践格局
“真没想到,咱们新区的重点项目建设里处处都藏着为民着想的巧思!”参加完研学活动的张先生说道。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街道坚持资源整合共享理念,今年6月,与江北新区公建中心结成“文明实践伙伴”,通过将新区重大项目现场转化为市民身边的“城建课堂”,开启了专业力量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
此外,依托“1所+8站+16点”的三级文明实践服务网络,辖区各阵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特色服务。实践所作为江苏文明实践云平台试点阵地,创新打造“周末剧场”文化品牌,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动画电影展映与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直播为“引爆点”,将童趣与体育激情融入文明新风培育;各实践站开设“七彩夏日”暑托班6个,解决辖区300余户家庭带娃难题;金陵新城饭店作为街道实践点,在高考期间设立“爱心助考驿站”,免费为送考家长提供纳凉休息、饮水充电等服务;美利广场实践点则抢抓“苏超”热度,联动街道打造“葛超”群众足球赛,以“体育+多元场景”的形式,融入大屏观赛、美食集市、文明引导等元素,推动文明实践活起来、动起来。
人才赋能,激发志愿服务专业活力
“人人都是文明实践行动者”。街道积极吸纳青年大学生、妇联、“两新”组织等力量加入“有礼葛塘”文明实践扩列计划,特别组建“童声童行”少儿志愿服务队,通过“小手拉大手”,让文明实践从实践所辐射至辖区每个角落、每个社会细胞,真正实现“文明花开满葛塘”的美好愿景。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精准滴灌”作用,街道聚焦五大平台定位,分维度赋能文明实践工作。聚焦理论宣讲平台,邀请新区党校讲师、百姓名嘴加入“理在身边”微宣讲,拓展“宣讲朋友圈”;街道“青春新声”宣讲团以本地革命故事为蓝本排演原创微话剧开展巡回演出,有效解锁理论宣讲流量密码。聚焦教育服务、科技科普平台,携手新区少儿书法协会、辖区培训机构、非遗团队的专业师资力量,推出“乐动童心”“第二季今彩童年成长营”暑托班等课程;联合信大附小实施“文明种子”孵化计划,培养一批长江文化传播小使者,凸显区域文明培育成果。聚焦健康体育、文化服务平台,联合江北医院推出“健康讲塘”义诊品牌,常态化开展便民义诊11次;成立“文明之光·夜享生活”文商体旅联盟,以夜读、夜游、夜赛等形式,点亮群众夜生活。
从机制层面的精准对接,到资源网络的全域覆盖,从多元人才的广泛汇聚,到特色活动的持续供给,葛塘街道以实打实的举措,让文明实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文明新风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的生动蜕变,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葛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