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非遗传承人蒋妍侠创新传统绳结艺术,开设“非遗艺术课堂”
一根绳“穿针引线”,编出新年“福”字结
2021-01-12 09:22:00  来源:南京日报  

还有一个月,牛年春节即将来临,新年“福”字帖开始在市场上走俏。在让人眼花缭乱的种类中,一款样式新颖的“福”字挂件吸引了记者注意。它的“福”字既非传统剪纸,也非名家书法,而是由绳子编制而成。这种绳结“福”字挂件的创作者名叫蒋妍侠,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结代表性传承人。近日,记者走进蒋妍侠的工作室,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绳结艺术的魅力。

“蒋老师,我要的‘福’字编好了吗?”“还没有,最近制作量有点大,还要等一等。”在位于鼓楼区新城市广场摩尔街区3楼的“龙竹苑”工作室,市民李杜敏想要购买一幅绳结版“福”字挂件。“这种绳子编出来的‘福’字,我以前没有见过,觉得很新颖,既有实用性,又是艺术品,挂在门上好看又不会过时。”李杜敏说。

蒋妍侠介绍,这款春节挂件是她的新作品。红色方形底板上,数根明黄色的粗绳经“穿针引线”后再打结,构成一个好看的“福”字。“不同的笔画打不同样式结,有‘平结’,也有‘吉祥结’,‘福’字右下角的这个‘田’字被装饰成一朵花的造型,整个作品看上去虽然简洁,但‘研发’的过程却需要不少工夫。”蒋妍侠说。“从诞生创作灵感,到构思编法,再到制作,这‘福’字挂件从头至尾花费了近一周时间。”

除了“福”字挂件,在蒋妍侠的工作室里,记者还看到其他一些用绳结编制的艺术摆件——小巧的老鼠嘴里叼着钱币,树梢枝头挂着形状饱满的葫芦,色泽艳丽的鲜花好似散发芬芳……件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蒋妍侠自幼便与绳结缘,父亲祖传竹雕艺术,母亲祖传绳结技艺。受他们的影响,蒋妍侠对绳结和竹雕有着特殊的感情。“记忆中,在我很小的时候,外婆在创作时总会把绳子一根根放在桌上,我就会拿起其中的绳子学着她的样子编着玩,可能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绳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回忆。

经过不断的学习,如今蒋妍侠不仅完美传承了外婆与母亲的绳结技艺,还致力于将古老的技法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大胆创新,在作品的观赏性上增添其实用价值,让传统绳结艺术走进生活、更接地气。

在她的工作室,记者发现小到胸花、发卡、书签,大到屏风、灯罩等生活用品,琳琅满目,样式繁多,不仅色彩搭配考究,很多作品中也镶嵌了一些充满美好寓意的元素。“比如这款鱼形挂饰品,由一根绳编制而成,象征‘年年有余’。”她拿起一个精美的挂饰向记者介绍。

从2000年成立工作室至今,蒋妍侠创作的实用性绳结作品多达数十件。这些实用性强的物件销量都特别好,最近一家企业还订购了1000多件书签。

近年来,蒋妍侠所创作的绳结作品多次在省市级“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奖。“闲暇时,我喜欢和朋友们聊天,互相交流和学习,同时我还很喜欢旅游,在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一旦有了灵感我立即画出来。”她说,在创作过程中,研究编法的过程十分耗时,为此她经常在工作室一待就是一夜。三分编、七分调,有时即便已经编好了,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调整。

在个人获得成就的同时,蒋妍侠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将这门古老技艺传承下去。2006年起,她被聘请为鼓楼、秦淮等地多所高校和中小学“非遗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同时受邀在一些博物馆、企业、街道社区等地开设课程。

“每年有近万人走进我的‘绳结非遗艺术课堂’,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她更为高兴的是,在一些学校里,不少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感受和体验非遗绳结技艺。“大家的学习能力都很强,有时两三节课下来,他们就可以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作品设计和制作,这让我十分欣慰与骄傲。”

通讯员 章蔷丽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婷婷

责编:唐凯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