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进入春节长假了,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期,儿童如何度过一个安全的长假?在各种不同的场所如何保护自己的健康?有哪些需要值得关注的细节?记者就此采访了著名儿科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南医大二附院儿童医院院长甘卫华教授。
家庭篇
多通风、勤洗手 科学戴口罩
甘卫华称,儿童居家防护大体上要遵循“多通风、勤洗手、科学戴口罩”的原则,掌握了这个大原则,应该来说儿童在节日期间家庭的防护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家中科学戴口罩很重要。一般来说,家中如果没有人出现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情况,大家都不需要佩戴口罩,尤其是对于小婴儿来说,不主张戴口罩,容易造成缺氧等危险情况。如果是家长不小心感冒了或者是有了其他呼吸道感染情况,这时候该大人就应该佩戴口罩,跟孩子讲话要保持距离,不要跟孩子睡一个房间,更不要有亲吻孩子等动作。
外出篇
户外景点应当是第一选择
户外景点空旷,人流分散,重要的是空气流通,病毒不易传播,甘卫华建议家长要是春节确实想带孩子出去转转的话,还是应该第一个考虑这类场所。“你像我们南京的明孝陵、梅花山、玄武湖、珍珠泉,这些场所很空旷,景点也很好。”
当然,要是家长嫌逛景区太单调,想在春节期间带孩子看场电影、逛一回书店也未尝不可。“这种情况的话要让孩子正确佩戴好口罩,就是那种一次性防护口罩,不需要N95口罩。同时,在里面的时候要提醒孩子与别人保持正确的社交距离。”
饮食篇
提倡分餐制 勿咀嚼后喂小孩
甘卫华提醒,家长在处理生食及熟食之前要认真洗手,做好饭菜洗完手再去接触孩子,避免病毒的传播。使用餐具时,最好每人单独使用碗筷,用公筷分餐制;每顿饭后仔细清洗餐具,建议蒸锅开锅后,蒸10分钟。“我们好多家庭现在还不习惯分餐制,但最起码小孩吃的食物应单独装好,保证卫生!”
最后,甘卫华还要提醒一些孩子家长,请不要再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用嘴吹凉食物),不跟孩子共用餐具。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心理篇
只有从认知上接受,才能从情绪上作出调整
对于异乡人来说,面对春节这么一个传统佳节,在异地他乡过节,多少会有些失落;而空巢老人,新年共享天伦的“盼头”一下子也落了空。面对这样的心理落差,究竟该如何调适,记者采访了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马辉。
马辉表示,受疫情影响,在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却无法和家人团聚,此时出现心理波动,甚至有情绪上的不接受、不理解都是十分正常,也是可以理解的。此时我们需要的是直面、接纳这样的情绪,而不是否认、忽视这些负面情绪,当出现调节困难时,要敢于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留下,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只有从认知上接受,才能从情绪上作出调整。”马辉介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就地过年”看成是一次“危机”处理。所谓“危机”,有它不好的一面,也有其好的一面,要学会从事件本身的正反面去看待,而不是一味地去“钻牛角尖”。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