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9时,在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聚泽园校区五楼一间教室内,数学教师张冉冉站在讲台上,准备开讲。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她带来的不是一堂数学课,而是一堂生态课。
“森林里要办一场运动会,凡是六足昆虫都能参加,图片上的这些虫子,哪些不能报名呢?”问题抛出,孩子们踊跃举手。“蜘蛛不行,它不是昆虫”“蜈蚣不行,它不止六条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节名为《昆虫明星推荐会》的趣味生态课正式开始。
数学老师怎么“不务正业”,跑来教生态了?凤凰花园城小学副校长章婧解释,这是学校创新开展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培育儿童生态文明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探索育人方式的革新,为生态文明建设输送未来力量。
跨学科教学不易,老师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了设计一堂有趣的生态课,首先我要了解相关环保政策,有了大致方向后,再找资料进行专题学习,有时候还会去请教科学老师,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最后,还要想一想如何将数学与生态知识融合,并生动呈现出来,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在张冉冉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打破学习壁垒,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系统性认知,理解生态问题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也能推动教师协作设计课程,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形成更具活力的教学样态。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学习正成为推动教育体系向全面、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去年以来,凤凰花园城小学积极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发了一系列能“罩”得住课程的学习主题:近百个学科渗透的生态文明教育主题、48个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开发的综合性生态学习主题、22个基于儿童生活实践与儿童共创的生态学习主题等。
“依托不同类别的主题,老师们精心设计学习流程,精准定位目标、锚定融合点、确定时序节点、把握学科特色,让儿童全程参与学习设计,成为学习的主人。”章婧说。
如今,凤凰花园城小学已“养成”不少跨学科生态课程。韦佳岐老师执教的《蝴蝶飞呀飞》,从观察蝴蝶的多样之美,到化身蝴蝶体验想象,再到培养爱护自然意识,运用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趣、自然之美;秦宇莹老师执教的《天鹅湖保卫战》,以水污染影响了天鹅的生活为切入点,融合科学探究、艺术表达与语言实践,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科学实验了解水污染危害及治理方法,强化水资源保护责任意识;陈霏瑒老师执教的《外卖新“食”尚,低碳共“绿”动》,直击当下热点话题——食品外卖垃圾,融合多学科知识,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动手实践为主,从调查外卖使用情况,到思辨讨论社会成本,再到撰写倡议书,培养学生低碳意识与责任担当……
3月5日惊蛰节气当天,该校还启动了“虫林秘语”生态节,融合语文、数学、科学、劳动等多门学科,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生活中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制作成形态各异的昆虫模样。
近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专家组走进凤凰花园城小学开展调研视导,学校相关实践探索和阶段性成果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莹 通讯员 徐悦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