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9时30分,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10多名南京生态环境小志愿者手持望远镜和记录本,跟随专家老师穿梭于草地、湖畔,开启了一场春日沉浸式校园探索。
“快看!那有两只黑脸噪鹛!”顺着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研究员张燕宁手指的方向,同学们举起望远镜,镜头里两只头戴黑色“眼罩”的鸟儿正抖动着尾羽,发出类似争吵的鸣叫。“这种鸟儿常常集群活动,数十只聚在一起,喋喋不休,热闹非凡,真正体现了名字中的‘噪’字含义。”张燕宁补充道。
“快看,快看,那边有一只黑色的野鸭子。”走至池塘边,孩子们突然惊呼出声。“同学们,这不是鸭子哦,它的名字叫黑水鸡。”带队老师立即为大家做出解答——黑水鸡是秧鸡科的一种鸟类,每年4月至7月是黑水鸡的最佳繁殖期,它们会用草叶子或者芦苇叶在水上筑巢繁殖,刚孵出的黑水鸡雏鸟浑身长满黑色绒羽,头顶还有一块秃斑,露出红色的脑袋,非常可爱,3天后可游泳,72天后便可独立生活。在池塘一角,同学们看到一只黑水鸡正带着两只宝宝在水中寻找食物,毛茸茸的小宝宝紧紧地跟随着妈妈游动。当黑水鸡妈妈找到食物时,便喂食给宝宝,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当天,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看到了凤头鹰、黑鸢、喜鹊、乌鸫、黑脸噪鹛、珠颈斑鸠、黑水鸡、金腰燕等十余种野生动物,学到了很多有关鸟类的知识,还认识了车前、白车轴草、羊蹄、小巢菜、酢浆草、蒲公英等野生植物。“太神奇了,我要把今天看到的都写进日记。”南京生态环境小志愿者陈小满说。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感受到大学校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在他们心中播撒了一颗热爱自然、关心生态环境的种子。接下来,南京校园野生动物公益调查活动将走进更多学校,调查南京校园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校园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南京日报 杜莹 张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