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让人、人快走。在江苏省南京市不少路口斑马线旁,都有这样的指示牌。
2013年,南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倡导礼让斑马线,到今天,礼让斑马线已成为不少驾车人的好习惯,一条条斑马线正成为南京城市文明的窗口。
今年是《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仅是交通法规中的明确规定,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近日,南京交管部门再次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礼让行人、文明出行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
现场:两小时内5辆车不礼让行人被处罚
5月7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中山南路许家巷路口,交警三大队民警刘宁正在执勤。
在路口,一名老人刚走上人行道,一辆南向北行驶的33路公交车主动停下。老人刚走过路口,又有一对母女从马路对面走来,公交车继续等待。这时,旁边又驶来一辆银色小轿车,也跟着停了下来。直到斑马线上的行人全部通过,斑马线两侧等待的车辆才缓缓起步。
不过,也有车“与众不同”。15分钟后,一辆苏A号牌的面包车因为不礼让被交警拦下,刘宁对车主给予罚款50元并记3分的处罚。
上午11时,记者来到瞻园路许家巷路口。这里是进入夫子庙景区的主要路口之一,过街行人很多。记者看到,绝大多数机动车都能主动礼让行人。
在现场,一辆苏F号牌的面包车因没有礼让行人被拦下。司机表示,他看到行人距离自己的车还有一段距离,这才没有停车让行。交警告知,只要行人站上斑马线,过往机动车都应该有一个减速避让的动作,而不是加速通过路口。
在近两小时的时间内,中山南路许家巷路口和瞻园路许家巷路口,一共有5辆车因不礼让斑马线被处罚。
数据:南京倡导礼让斑马线12年,礼让率明显提高
南京的礼让斑马线行动开始于2013年。当时,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发出倡议:机动车应在斑马线前停车,让行人先行。公交公司率先响应,很快,出租车、公务用车也加入礼让行列。
2016年,南京市对斑马线的管理从“倡导”变成了“处罚劝导结合”,以交警现场查处为主;2018年,全市加装专项电子警察,开始对不礼让斑马线的车辆进行抓拍。
“作为现场查处的补充,电子警察‘上岗’后,有效完善了对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的全天候管控。”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9年时间里,南京市机动车驾驶人数上升到446.2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增至346.5万辆,抓拍不礼让行人的电子警察数量也从最开始的8处增加到47处。
一方面,驾驶人、机动车、电子警察数量全面上升;另一方面,抓拍量却在下降。在电子警察抓拍实施初期,不礼让行人违法较多的地点分别是:中山南路许家巷路口,月均抓拍2700余起;集庆门大街星雨华府北门,月均抓拍2500余起;万兴路玉尚路路口,月均抓拍1900余起……而现在,全市47处抓拍点,平均每个路口月均违法量比初期减少76%。
虽然礼让率有了明显提升,但城市文明不能止步于此,还应更进一步。
对策:多措并举,让文明礼让化为自觉行动
近日,南京市再次对礼让斑马线提出更高要求。在加强查处的同时,南京交管部门也采取多种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宣传。
5月1日,歌手任贤齐在南京举办演唱会,他被网友戏称为南京交通法规宣传的“野生”代言人。这一次,南京交警干脆将他请过来,成为名正言顺的交通安全宣传代表。
“车让人、人快走,别让善意等太久……”配合着任贤齐的歌曲,一条号召大家礼让斑马线的短视频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热点。
五色花志愿者也行动起来,宣传礼让斑马线的同时,在路口劝导不礼让的驾驶人停下车轮,遵守交通法规。
公交行业不仅启动“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主题活动,落实交通治理联动共治,更将礼让斑马线的步骤化为精准数据:看到行人,30米外松油门减速;20米外车速要减到15公里/时;10米内必须停车。
为了让“礼让”更有操作性,近年来,南京交管部门还一直注重加强软硬件建设。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对行人过街需求较大路口、路段,交管部门会不定时重新评估交通组织,增设过街信号灯,提高车辆通行效率的同时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茸通讯员 桂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