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儿童友好街区和江北新区桥北商圈儿童友好弘阳欢乐街区成功入选。这两处充满童趣的街区,成为南京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生动注脚。
从“一米高度”打造街区
踏入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儿童友好街区,黄蓝绿三色地面上跃动着卡通动物图案,橙红色滑梯旁传来阵阵欢笑声,孩子们的身影在游乐设施间穿梭。不远处的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每天都有亲子漫步的温馨场景。
姚坊门梧桐语城市文化客厅内,孩子们正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每天上午写作业,下午来看课外书,还能认识新朋友。”小朋友黄义哲举着《功夫熊猫来了》,眼里闪着兴奋的光。
尧化街道妇联专职副主席易丹丹介绍,尧化街道儿童友好街区每一处设施都是结合孩子们的需求建造的。“打造前,我们带着‘小小民生观察员’走遍了街区每一个角落,把类似‘怕绊倒的石板路’‘想种植物的空地’等童言童语,变成了加装防撞条的台阶、开辟出的和娃农场。”
弘阳欢乐街区同样延续着“儿童主导”的理念。280余条来自“小小规划师”的建议,从观光小火车的安全防护到地面铺装材质,细致入微。“孩子最懂孩子的需求。”宝塔社区妇联主席刘华指着街区里的童车停车场说,这正是采纳了孩子们的创意而建的。
此外,弘阳街区周边布局了母婴室、“成长加油站”、幼儿园、儿童友好公园、亲子酒店等,并通过叠加多元化服务,涵盖儿童零售、教培、娱乐等多元亲子业态,引入优质品牌商户近百家。
把“话筒”递给孩子
当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变成街区建设的“金点子”,成长的力量悄悄改变着街区的模样。
在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尧新社区,“新苗民生观察团”的议事会每月如期举行。孩子们亲手组装铁艺风车、绘制地面彩绘,将奇思妙想注入社区改造。这种“童声参与”模式已在栖霞区11个市级儿童友好社区、1个儿童友好街区全面推广。
“建设儿童友好街区,首先要听见儿童的声音,把儿童的需要作为首要考虑对象,凡是与儿童权利有关的事务优先满足。”刘华介绍,2022年12月,首届宝塔社区小小民生观察团正式启动,近20名有想法、敢表达的儿童代表上岗“履职”,共同商讨涉及儿童成长的“关键小事”,以“主人翁”独特的视角参与并助力城市治理,实现从“玩乐体验”到“社会参与”的蝶变,助力“儿童参与”在宝塔儿童友好街区创建中真正得到落实,让社区更多“一米空间”变得更加立体鲜活、生动有趣。
让每个角落都充满温暖
在南京,除了儿童友好街区,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等也遍地开花,儿童友好正从理念一步步化作生动现实。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经建成110个儿童友好社区、50所儿童友好学校,在建10个儿童友好街区。其中,竹蜻蜓儿童友好街区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印发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不仅如此,南京还充分挖掘城市“金角银边”,通过改造更新城市各个角落,增添适合儿童的游乐、学习设施。市妇联组织开展的“儿童友好·与宁同行”公益研学活动已经伴随孩子走过两个暑假,带领千余名儿童走进这些社区,亲身体验城市的友好温度。“宁姐137空中课堂”每周推送亲子沟通等课程,至今已达276期,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到家长身边。
南京市妇联副主席王玉梅介绍,市妇联本年度将高质量完成8个儿童友好街区建设,将儿童友好理念深度融入街区规划与改造,从基础设施到景观设计,皆以儿童视角为出发点,打造集游玩、学习、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街区,让孩子们拥有更多安全、有趣的户外拓展空间。
“不仅是空间打造,我们还希望能通过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让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从社区到学校,从公园到医院,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向儿童释放善意,这种善意持续生长,最终将化作城市的‘基础体温’,温暖每一个孩子。”王玉梅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祝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