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君和中央门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交流工作。 警方供图
“赵奶奶,新年好,提前给您拜个早年。”1月18日下午3时许,2024“最美基层民警”、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教导员蔡文君提着米、油、鸡蛋、牛奶,和社区网格员一起来到工人新村小区赵奶奶家中。
“谢谢蔡警官,谢谢你们,你们总是来看我、关心我。”看到蔡文君,86岁的赵奶奶高兴地说。“赵奶奶,您别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说着,蔡文君又来到老人床边,检查了一下装在床头的生命体征监测仪。
原来,去年7月,蔡文君请人上门,为辖区10户独居高龄老人在床头安装了一个小“圆盒”——生命体征监测仪。小仪器有大作用,“圆盒”能够实时监测采集老人在室内的呼吸、心跳等数据,可供社区警务团队手机端随时回溯查看,遇有危险情况会直接发出警报。去年9月的一天,蔡文君看到赵奶奶晚上呼吸暂停多达125次,立即喊上社区民警龚卫珍前去老人家里,帮着测血压,又带她去医院检查,最终老人脱离危险。
10台生命体征监测仪的费用,来自蔡文君自己的荣誉奖金、在鼓楼区民政局成立的“蔡警官困难群众救助基金”。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辖区内许多单位、热心人士以及所里民警纷纷支持,辐射范围越来越广。“2024年7月装了10户试点,后来陆续又装了50户,今年力争全覆盖辖区独居高龄老人。”蔡文君告诉记者。
从赵奶奶家出来,看到在楼下晒太阳的许荣金老人,蔡文君立即快步上前,帮老人整了整衣襟。“许大爷,您最近身体还好吗,要记得多下楼来晒晒太阳。”“还好还好,你一直关心我们……”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蔡文君坐在老人身边的小椅子上,和老人聊起了家常。“你把群众当家人,群众自然也会把你当亲人。”蔡文君呵呵笑着说。
站在中央门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门前,闵乃佩老人很是感慨:“我在新模范马路9号小区住了差不多40年,现在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在5年多前还是群租房,最多时里面住了上百人,真的是隔间逼仄、线路错杂,电线拉得像蜘蛛网似的。”“我们这些住在旁边的居民那时都很害怕,万一失火怎么办?没想到蔡警官拄着拐杖帮我们解决了难题。”一旁的张桂贞老人说。
记者了解到,2019年8月,刚调任中央门派出所副所长不久的蔡文君发现辖区这一安全隐患后,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主动对接消防、城管、综治和社区等,多次协调召开联席会议研讨制定整治方案。此后全身心扑在现场,逐门逐户讲解政策、听取诉求,争取到绝大多数租客的支持。对待困难租户,他积极协调产权单位和街道给予适当补助;对待少数不配合的租户,他反复上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话说进群众的心坎里,成功推动妥善分流安置。
这一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其间,蔡文君因公出差时腿部骨折,但他还是拄着拐杖继续日日跑来社区。当最后一户群租房被贴上封条时,上百名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小区居民,自发向拄拐的蔡文君报以热烈掌声。“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做了件大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蔡文君嘴角的笑容掩饰不住。之后,群租房改建成了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成为老人们安享晚年、乐享银龄之所。
“群众心上的事就是我要上心去做的事,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为辖区群众解决他们身边更多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蔡文君说。
【记者手记】
24小时“群众热线”不打烊
“蔡警官,您又来啦!”走在社区里,经常有群众上前主动跟蔡文君打招呼,他总是笑着回应。多年来,他把3.38平方公里的辖区当成家,把15.8万辖区居民当作亲人,一年365天日日警服在身,24小时“群众热线”从不打烊。多年来,他不仅成了社区警务的“行家里手”,更成了辖区居民的“贴心朋友”,一批基层治理的难题迎刃而解。他将根深深扎入基层沃土,托举起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静 通讯员 鼓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