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教育资源,持续开展“芦韵学苑”公益课堂,以文化之光点亮万家灯火,编织出全民终身学习的幸福图景。
今年以来,芦韵分所已开设软笔书法、趣味编程、钢琴、戏剧、非遗、太极等12门课程,累计开课80节,服务居民2千余人次,成为居民口中“家门口的充电站”。
精准定制
供需对接的“文化菜单”
“孩子周末能学趣味编程,我们老年人也有非遗兴趣班,各有所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芦韵学苑”公益课堂报名现场,居民刘阿姨拿着问卷表感慨道。长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梳理出居民需求清单,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课程。今年2月,“芦韵学苑”公益课堂新增的“戏剧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感受戏剧的魅力。
此外,南京市江北新区长芦街道还积极搭建平台,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公益课堂,为居民们带来高质量的教学。这种“按需点单”的模式,让“文化春雨”浸润辖区家庭。
创新培育
多维成长的“文化土壤”
“芦韵学苑”公益课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挖掘弘扬耕读文化,引领乡风文明,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未成年人形成持续读书动力,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点燃居民爱读书、爱思考、爱学习、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在“芦韵学苑”课堂,教育从单一走向多元化。趣味编程课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他们化身为小小程序员,用代码搭建数字城堡,当第一行“你好”在屏幕亮起,不仅点亮了科技启蒙之光,也助益其身心全面成长。艺术课堂里,剪纸与脸谱的对话,让传统文化在童真视界中焕发新彩。在非遗课堂上,留左大鼓铿锵有力的鼓点与青春的节奏共鸣,文化自信如涟漪般传递开来。在科技课堂上,志愿者通过有趣的实验、模型展示,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科学。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到神奇的生物奥秘,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也日益强烈。
此外,“芦韵学苑”公益课堂还举办四季农耕活动,让居民亲身参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感受节气与农事的紧密联系,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
共建共享
全民参与的“文化磁场”
腊月寒冬里的“墨香传福”活动,成为检验教育成果的温暖注脚。书法班学员与书法家并肩挥毫。小朋友的春联虽显稚嫩,却引来阵阵喝彩。当居民们手捧“定制版”春联归家时,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心田生根发芽。
从晨光初照到夜幕低垂,书法教室、舞蹈房里,“芦韵学苑”用文化之光温暖着长芦居民的心灵。当终身学习成为生活日常,当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肩同行,这座家门口的“充电站”,正在为居民的幸福指数持续赋能,让文明之花在长芦绚丽绽放。(长芦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