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口疫情防控主战场上,有一支特殊的年轻队伍作为防疫尖兵,一直冲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在岗位上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消杀、物资保障、信息宣传......他们是浦口区疾控中心青年党员突击队他们在为战胜疫情贡献着青春力量!
隔离点的核酸采样组
王昊、张星星、李梦月作为今年7月份才入职的95后,到岗不到20天就遇上了南京新冠疫情阻击战,根据工作需要,他们三人被分配在采样组,负责隔离酒店重点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
穿上连体防护服、双层手套、N95口罩、鞋套,整个人就像被关进了蒸笼。他们不但要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敲门,采集鼻咽拭子,采集血样,还有对隔离人员焦虑不配合,耐心地解答,做好心理安慰。不到半小时,满是大汗,衣服都湿透了,脸上、脖子后留下深深的勒痕。
但是还未摆脱学生稚气的他们,面对繁重且危险的任务,没有一丝迟疑地迎难而上,跟随着老同志,认真学习、迅速上手。如今在浦口区各重点人员隔离点的采样现场,每天都能看见他们无畏的身影。
秒变女汉子的消杀员
余红梅,2021年3月研究生毕业入职浦口疾控中心。身高175cm的她容貌秀丽、身材纤细,可是在执行消杀任务时,负重几十斤的消杀装备毫不含糊,与科室男同志一起参与24小时值守也毫无怨言。
深夜,这个纤细而坚强的小姑娘,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杀桶,对刚刚回来的转运车辆进行全方位的终末消毒,只为能尽快让转运车再次启程出征。她不是共产党员,却有着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强烈党愿望,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主动向党组织要求增加工作任务,积极学习流调溯源、核酸采样等技能,只要听说其他岗位缺人手,她都第一个冲上来要求顶岗。她乐观又坚毅地说:“工作有先后,奉献不应落人后!”
夜不归宿的流调侦察兵
96年的钱道安工作在疾控中心的传染病监管岗位。扎实的理论功底、谦逊的学习态度让他在流调溯源工作中迅速成长。每天接受密接和次密人员的查办信息,首先给自己留一份工作,再合理分配给团队其他成员。无数次电话细致询问,无数个流调案例,只为通过细微的蛛丝马迹,追踪到每一个相关人员,实现防控闭环。每天都要忙到凌晨2、3点钟,办公室沙发已经成为他的第二张床。
坚守PCR实验室的哺乳期妈妈
哺乳期满4个月就返回PCR实验室工作的杨玉兰,每天只知道早上开始工作的时间,晚上则要等到全部的核酸采样、检测任务完成才结束休息,回家通常都是在子夜。
陈静和张悦都是家有幼子的母亲,每天她们忙着储备防护物资,调度转运车辆,默默坚守后勤岗位,一线防控人员什么时候工作结束,她们什么才回家。
“青春”彰显“先锋”作用
刚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方元元负责收集各组资料分类归档,认真核实报表逻辑数据,耐心解答群众来电咨询疫情相关问题,第一时间将疫情相关文件及协查函传达至科室,坚持日报疫情工作信息524期;
青年党员高胜海认真严谨、作风踏实,对待工作事无巨细,细微详实,疫情期间一天接听近500个热线咨询电话,耐心解答市民咨询的各类问题;血防科副科长鲁家友主动请战到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从早上8点到晚上24点,连续做好现场咨询答复,规范核酸采样和转运;免疫规划科岳玲、叶顺星,风雨之中、凌晨深夜都有他们运输配送新冠疫苗的身影......
区疾控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区委要求把开展“六比六要战疫情”行动与“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结合起来。在党支部的号召带领下,青年党员突击队26名队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用疾控人的责任与担当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