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来到夫子庙花灯市场,逛灯市买花灯,喜迎元宵佳节。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蛇年新春,游客竞相奔赴南京过大年。春节假期,秦淮区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约占全市三分之一,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超全市四分之一,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春节假期,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游客量全国排名第一。携程发布的《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秦淮灯会在全国新春灯会中热度领先,位列“第一梯队”。
随着元宵节的脚步逐渐临近,到夫子庙景区看花灯再次提上日程,升腾而起的年味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随之点亮的,还有文旅市场的“热辣滚烫”,光影闪耀间,景区街区移步换景,古韵新风交相辉映。
活力四射,新消费场景时尚新潮
“今年孩子要高考了,趁着寒假到夫子庙来欣赏灯会,祈求新一年的美好,也希望小孩能考个好成绩。”2月9日晚,从安徽寿县驱车来宁旅游的万华伟一家首先来到夫子庙,他笑着对记者说,小状元灯组在夫子庙显得格外喜庆,也与他们一家的新年心愿不谋而合。
连日来,秦淮河畔人声鼎沸,慕名而来观花灯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夜鱼龙舞,花市灯如昼,璀璨灯火自白鹭洲公园点亮,流转至夫子庙、秦淮河、老门东……流光溢彩的金陵城,令市民和游客陶醉忘返;多彩民俗携手现代科技,千年文脉“跳动”出时尚新潮的节奏。
除了赏灯,节日期间秦淮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春节活动,累计举办各类文化体验展览等活动500余场,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街口、夫子庙商圈紧扣春节消费节点,联合各大商业综合体,汇聚主题促销、外摆市集、文艺展演等活动类型,实现“线上+线下”“白天+夜晚”“传统+时尚”全时段全场景促销。
在门东街区,赏蛇年新春灯会、逛新春妙会、看门东摄影展、体验浪漫飘雪、在祈福卡上写下新年心愿、参与非遗体验……市民游客们在这里,过了一个仪式感满满的农历新年。
在灯会期间,“南京夫子庙”灯会官方小程序整合预约购票、智能导览、攻略资讯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出行。
传承创新,传统灯市魅力不减
当夜幕低垂,夫子庙景区的灯组渐次亮起,将整个夫子庙装扮得流光溢彩。灯会辐射带“火”了各类产业。正月初一正式开市以来,夫子庙景区东牌楼灯市人流如织,喜气洋洋。
“老南京的年味离不开秦淮灯会,离不开一盏盏花灯。”从小在老城南长大,家住小西湖的秦柳昆笑着说,现在推开家门就能看到一个个灯组,美不胜收。
“从大年初一开市到今天,我们一共设置了大约60个摊位,在传统花灯的基础上,还引入了绒花等其他非遗摊位,品类更加丰富。”夫子庙文旅集团灯彩公司总经理助理颜清介绍,截至目前,部分花灯艺人扎制的蛇年花灯已经售空。
秦淮灯彩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颜红今年制作了300多个狮子灯、兔子灯等具有传统特色的花灯,出摊后传统花灯非常受欢迎。
秦淮灯彩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敏和曹真荣制作的蛇年灯彩更是“走俏”。据陆敏介绍,春节前还未正式出摊时,就已经有不少老顾客通过线上联系或上门选购的方式,预订了200多盏“金蛇送福”蛇年花灯。
以灯为媒,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
如何以灯为媒,点燃文旅经济的缤纷活力?秦淮区将“文化+节庆+科技+娱乐”有机融合,在灯彩的流光溢彩之中展现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营造新春喜庆氛围的同时,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同时以节为介、以文会友、以旅惠民,借势秦淮灯会,将文化与旅游、经济交融共兴,点燃了文旅经济的缤纷活力。
经综合测算,2025年春节长假8天(1月28日—2月4日)全市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1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24年分别上涨9.2%和7.3%。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景区景点游客量891.7万人次。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市首位。
记者获悉,春节假期,秦淮区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人次,约占全市三分之一,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超全市四分之一,均创历史新高。
在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张兴宇看来,“秦淮区可将灯会从单一节庆活动升级为城市文化超级IP,通过‘文化场景化—场景消费化—消费品牌化’路径,最终实现‘以灯兴文、以灯促旅、以灯活商’的经济发展闭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田诗雨 殷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