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雨花台 > 正文
AI赋能经典传承、诗词浸润时代童心 2025年第二届雨花诗词大会收官
2025-04-21 18:28:00  来源:南京文明网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4月18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阅经典品诗韵 AI智启少年梦”2025年第二届雨花诗词大会迎来收官之战。

本届诗词大会由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雨花台区教育局主办,雨花台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共青团雨花台区委、雨花台区关工委、雨花台区文联承办,南京市小行小学协办,也是区全民阅读月系列活动之一。自3月下旬启动以来,28所小学的近2万名“诗词少年”在经典诗词的研习中启迪智慧,树立鸿鹄之志。经过校级选拔、区级初赛,17名决赛选手在南京市小行小学以诗会友,在传统诗词与AI科技的碰撞中展开智慧交锋。

千年诗韵 “三重考验”激发少年梦想

决赛设置必答题、抢答题和飞花令三重进阶赛制。必答题中,选手们从容应对文学常识、填词成诗、诗词判断、填句成诗等题型,展现扎实功底。飞花令环节以“清和景明”为轴,七强选手结合“和”字、“清”字展开诗句接龙。17号选手张翊熙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破题,随即2号选手许梓琦转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之境;当对决进入白热化,“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等冷门诗句的精准调用,引得现场观众连叹“后生可畏”。

“这不是简单的记忆比拼,而是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现场评委、南京市雨花台区语文教研员张静指出,当小选手在高压对决中精准调用“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等概念,展现的是新生代对诗词文化的深度理解。历经多轮鏖战,来自金陵华兴实验学校的于汐儿凭借沉稳的心理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夺得本次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

科技赋能 “AI诗人”重构“诗意战场”

雨花台区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活力,正在用AI描绘其未来发展蓝图。抢答题环节,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AI诗人”,以人机对话、水墨动画猜诗等创新形式,为传统诗词竞技注入科技动能,选手们在智慧与速度的碰撞中展开别开生面的“古今对话”。

赛事创新设计的“AI诗情画意”环节,通过算法将“蒌高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名句转化为AI场景,选手需在3秒内从中捕捉诗眼,展现诗学素养,体现着数字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维度。

创新传承 “文化基因”凝聚社会合力

这场始于校园的“读诗热潮”,已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筑基、家庭协同、社会助力的立体化文明培育体系。

各校紧扣“全民阅读月”主题,为热爱诗词的少年们搭建了一个学习诗歌、交流诗艺、展示才华的平台,展现出新生代对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感知。

“当孩子们把‘清和景明’的主题解构成‘青春中国’的诗意注脚,我们看见传统文化正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绽放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盛景。”雨花台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AI的智能画笔遇见学成归来的童趣,当数字技术激活千年文化基因,这场诗词盛会不仅展现了雨花台区“全民阅读月”的建设成果,更勾勒出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承的创新路径,雨花新时代少年正以创新精神续写中华诗词文明的崭新篇章。(龙虎网 记者 房宇龙)

责编:孙婷婷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