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江苏好人荣学润:传统文化的“摆渡人”
2020-12-15 09:38:00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荣学润,2001年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文化站退休后,本该安享清福的他,退休不褪色,退位不退热,从文不忘文。退休19年来,他抢救了拥有800年历史却濒临失传的开口船头拳;挖掘了地方戏曲文化并致以保护和传承;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展示阵地……同时,他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关心下一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受赞誉。2012年2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好人。

荣学润在工作室创作

挖掘文化根,抢救濒临失传的开口船头拳

北桥地处湖荡地区,近代时期,北桥船头拳兴盛,时有拳船6只,每逢立夏、中秋、庙会,拳船相继开出,竞相表演,曾被邻近乡镇誉为“武术之乡”“船拳名镇”。历史上拳师们边打拳边用吴语唱出的自编小调“开口船头拳”一度广为流传。然而,历经半个世纪,船头拳几乎销声匿迹。

荣学润与船拳队员切磋

为了重新“激活”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荣学润于2009年春天开启了开口船头拳的挖掘工作。白天忙完了手上的工作,晚上他便骑着电动车,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村赶到另一个村,走访老拳师,记录下一页又一页拳谱。哪怕刮风下雨,哪怕病倒了,他也没有中断。对于他的这份执着,旁人有些不理解。荣学润总是淡然一笑,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文化遗产的抢救,也是他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追求。

与此同时,他还不辞劳苦地东奔西走,与村、街道及市、区武术协会沟通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荣老仅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发掘出了10多名会船头拳的老人,并将他们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开口船头拳队。如今,在老拳师们的带动下,一批年轻人也纷纷加入了拳队。

开办少儿戏曲班,践行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从文化站退休时,荣学润已经做了34年的乡镇群文工作。除了工作外,他充分挖掘北桥的戏曲传统,组织群众成立戏曲表演队,并多次获奖,让北桥成为全国首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然而,如何发挥“戏曲之乡”的优势,让北桥文化更加繁荣?他想到了传承文化应该从娃娃抓起。

荣学润指导北桥中学戏曲班学生

2008年,他在北桥中心幼儿园办起了少儿戏曲班,不但到苏州锡剧团请老师每周固定授课,精心选拔苗子,从基本功学起,还让全园800多个幼儿学讲苏州话,学会唱评弹,打响了戏曲文化“保卫战”。他不计报酬、不图回报只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孩子们的成长。

他的无私和执着打动了家长,也感动了孩子。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培养,戏曲特色班已办到了北桥中心小学里,成为了当地学校的特色项目。“北桥娃”更是多次登上央视荧幕。2011年,北桥中心小学还被命名为苏州市“戏曲特色文化学校”;2012年,北桥少儿戏曲班选送的《双推磨》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奖。“冶长泾杯”苏州市戏曲票友大赛已在北桥连续举办了四届,北桥群众戏曲艺术节也已成功举办三届,2018年北桥中学正式开办起了戏曲特色班……荣学润高兴地说:“戏曲之乡后继有人了。”

为了让当地的老百姓能够充分了解传统剧种的历史,荣学润还萌生了建一个戏曲博物馆的念头,四处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艺人和长者。退休后,牵头建成了戏曲陈列室。他毛遂自荐担任顾问,把自己多年来的照片和资料都贡献出来,并做起了讲解员。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做传统文化的“摆渡人”

荣学润爱好写作,退休后仍然笔耕不辍,为不断挖掘和传播北桥文化竭尽所能。他不但为街道完成《北桥镇志》的编纂工作,还创作近百本小戏、小品和曲艺节目,带着民间文艺团队到苏州各村、社区进行演出,2016年至今共演出一百多场,在传递文明新风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荣学润与北桥戏曲陈列室

此外,荣学润还帮各村和社区建立了漕湖村光荣史陈列馆、庄基村村史馆、老街风情馆、戏曲陈列室、开口船头拳陈列馆和盛南社区崇德馆等六个展览馆,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社区一特色”的文化展示阵地,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德育教育基地。

退休后的荣学润,虽然忙碌,却一直不忘关心下一代。他坚持每年为相城区关工委办的《关心下一代》刊物写文章,反映北桥各基层关工委青少年成长和校外辅导站等情况;用心创作《人间真情》《楝树花开》等小戏和《年轻村官赞》等小品曲艺,用文艺形式,宣扬青少年聪明好学和高尚道德风气。他还受聘为北桥中心小学的德育导师,定期开展德育演讲。

在文化战线上耕耘了整整50年的荣学润,早在2012年5月便成立了自己的“老荣好人工作室”,只要一有空,他就在这里和村民们唠家常、忆往事,为村民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调解矛盾,在这里与文化爱好者们一起切磋艺术创作、展开碰撞思想,不断书写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精彩人生。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