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加强城区防洪排涝和畅流活水能力、创新打造“水域银行”……秉持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治水理念,常熟妙笔写好“水文章”,绘就了一幅人水和谐的新画卷。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常熟把“美丽常熟”建设作为“十四五”发展的主轴主线,其中空间美图、时尚美城、清新美景、精品美游均与“水”密不可分。常熟将凝心聚力抓谋划、千方百计抓推进、不折不扣抓落实,扮靓水环境、做优水生态,推动水务工作在“美丽常熟”建设中实现新的跨越。
做好水治理,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好风光
七溪流水穿城而过,岸边杨柳徐徐,河中白鹭翩翩。水清,岸绿,景美,这是常熟市民对这座山水之城的直观感受。
常熟地处江南水乡,水是发展的灵魂,与千村万户的生活息息相关。深谙此理的常熟水务人始终坚持探索治水良方。
“以前每天一早要拎着马桶去河边刷,又脏又臭,雨天路滑,免不了还要摔上一跤。”回想起以前的光景,常福街道福圩村的村民们记忆犹新。
福圩村有农户626户,村内河浜较多,为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013年开始,村里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铺设污水管网、安装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当年,福圩村两个集中式化粪池顺利投用。2020年底,福圩村完成整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水清了,村美了,人乐了。昔日村边的臭水浜,如今已经成为城里人闲暇时光垂钓的好场所。
福圩村的变化是常熟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常熟把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点来突破,在全国率先探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的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模式,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了从“量小散乱”向“规模统筹”转变,从“多头管理”向“专业运行”转变。常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位居全国领先水平,被住建部评为“县域村镇污水综合治理示范区”。
2018-2020年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中,常熟先后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厂1座、扩建3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5万吨;完成1773个村庄、5.5万户农户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完成投资达32.2亿元。
2020年,常熟成为“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城市”中5个县级市之一。在近日公布的2020年度苏州市高质量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中,常熟荣获全市第一。
优质的生活环境人人向往,水环境提升不仅要让生活污水治理有效,同时还要让河湖面貌焕然一新,让老百姓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日前,位于琴川街道泰慈村衡山路西侧的杨泗溇河的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常熟通过清理河湖“四乱”,改造雨污管网,新建人行步道、驳岸栏杆,有效提升了沿岸环境。
一步一个脚印“点亮”城市河道每个角落。去年,常熟完成生态美丽河湖建设73条,河湖“两违”整治1794项,累计拆除违建面积38.28万平方米。
如今的常熟,一个个生态美丽河湖点缀在绿色大地上,仿佛一颗颗珍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
解决水忧患,强强联合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常熟“优”于水,亦“忧”于水。
去年,常熟遭遇1951年以来历史第二强梅雨季,8次强降雨过程,4天暴雨日。常熟防汛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小时降水30毫米,启动黄色易涝点预警;60毫米,橙色预警;80毫米,提高至最高等级红色预警。“三色预警机制”让常熟“应战”胸有成竹。
“水务部门对城区易涝点进行了全面摸排,综合分析易涝点历年受淹程度和雨情因素,将易涝片区按‘黄、橙、红’划分,制作了‘三色’分级防御图。”常熟市防汛办副主任蔡宏介绍,不同层级的易涝点有不同的防汛责任,相关部门对每一个易涝片区都进行了工程改造、物资就近储备,发生内涝可第一时间处置。
2020年7月6日,强降雨造成城区6个易涝地区出现积水。“三色预警机制”立即启动,上午11时出现积水,到下午3时,积水点基本排除。
“这次降雨虽然厉害,但我们有准备,动手早,排得快,群众家里基本没进水。”时任常熟市琴川街道阜湖社区党总支书记的陆军告诉记者。
“三色预警机制”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这背后还有城区防洪大包围工程全面投运的大力加持。强强联合让城区防汛真正实现了主动防御。
去年3月,常熟城区防洪工程最大单体项目——白茆塘枢纽正式投用,标志着城区防洪大包围主体已全面形成。
城区防洪大包围工程开建于2016年,主要包括新建10处控制性建筑物以及原南福山塘冲污站、耿泾塘南闸、宅前塘闸站,共同形成城区防洪大包围圈。防洪能力为百年一遇,排涝能力为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当天排出。
不仅如此,该工程兼具畅流活水的作用,通过科学调度、按需配水、精细调控,增强水体流动性,增大水环境容量,提升城区水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常熟积极推进城区防洪与活水联控联调智能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数学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建成以城区防洪与活水为中心,框架一致、标准统一、互联共享、安全可靠的联控联调智能平台,真正实现“智慧水务”。
发挥水效益,创新机制以“水”为媒优化营商环境
几张表、几张图,汇集了2010年以来常熟净增水域及未来三年计划新开水域情况,整合到一起,就从单纯的数据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全省独有的“水域银行”。
2020年,常熟编制《常熟市水域占补专项规划》,在全省首创“水域银行”机制,为建设项目涉水水域占补提供规划空间布局和水域补偿指标,也为优化水域占补平衡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俗地讲,当某一项目占用了水域,建设单位可以在别处新建相应的替代水域工程,而且由原来的‘就近原则’扩展至更大范围,既保证项目顺利落地,也能确保常熟水域‘等量等效’。”常熟市水务局规划建设科科长古宝和强调,在规划过程中,常熟遵照“确保安全、生态优先、严格控制”原则,确保防洪排涝标准不降低,主要引排河道断面不减小,区域水环境质量不降低,水功能不减弱。
去年11月,常熟市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畜牧屠宰迁建项目开工,地块涉及3000多平方米水域调整补偿。常熟市水务局根据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技术审核,申请调用指标,短短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涉水批复。
“从常熟水生态质量上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软实力,这次涉水批复为项目腾出硬指标,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实打实的贴心服务。”畜牧屠宰迁建项目负责人表示。
目前“水域银行”体系已正式建成,水域补偿指标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一次,确保指标“存得进,取得出”。
以新发展理念治水管水兴水,“常熟模式”收获颇丰。
今年1月,《常熟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获常熟市政府批复,按照常熟“十四五”总体部署,常熟将以“1550”为发展关键词,坚持“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一个总基调,做好水安全综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管理提质增效五大任务,实施50项重点工作清单,还常熟百姓一城净水、一河清流。
常熟深刻认识到,水环境问题不仅是生态问题,也是城市形象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接下来,常熟将持续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让市民更加真切地享受到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果,让生态生金富民,在江南福地铺展开一幅美美与共的幸福画卷。(苏州日报驻常熟记者 商中尧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