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明办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清风”携手“雨露”“暖阳”,构建更美好的“天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苏州温度
2022-08-26 10:39:00  来源:文明苏州  

这个夏天苏州备受“烤验”8月10日至8月15日苏州市气象局连续6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6天中全市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达40℃左右

然而,滚滚热浪中有一股“清风”在流动。日前,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苏城各爱心单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慰问烈日下的一线劳动者,为他们送去清凉礼包。

这股“清风”并非首次在苏城流动。

2013年夏天,苏州市文明办和苏报集团旗下姑苏晚报联合发起“清凉苏州”志愿者行动。此后,每一季骄阳似火的日子,“清风”都如约而至。

今年,“清凉苏州”走进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四面八方的爱心通过这个平台汇聚,化作片片“绿荫”。

在苏州,不仅有“清风”,还有“雨露”,有“暖阳”……

在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背景下,这座文明古城的广大志愿者和市民群众,正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构筑一个更美好的“天堂”。

“清风”十度姑苏城

志愿服务筑“绿荫”

入夏以来,在姑苏区网红菜场双塔市集门前,每天都会出现一个不锈钢茶桶。桶里泡着的凉茶,颇受双塔市集的经营户、消费者、前来“打卡”的年轻人以及快递小哥、环卫工的欢迎。

这桶凉茶的背后,有一个“接力”的故事。凉茶的配方,来自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木渎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明末吴门名医李士材的第十一代传人金庆江。“一开始,凉茶是供医院职工以及患者和家属饮用的,后来,医院把凉茶送给木渎街头的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金庆江说,“清凉苏州”启动后,医院通过这个渠道把凉茶送给更多的市民群众。“接力”的第二棒,交给了姑苏区双塔街道唐家巷社区。唐家巷社区的志愿者们轮流担任“茶博士”。每天早上7点前后,当值的“茶博士”就要到双塔市集门口张罗凉茶摊子,烧好开水泡上茶包;中午,“茶博士”再烧上两壶水,重新冲泡凉茶;到了傍晚,送完最后一杯凉茶,“茶博士”收起茶摊,把茶桶洗干净,为第二天做好准备。这个凉茶摊,在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社区志愿者的接力下,已经摆了十年。

2013年夏天,苏州市文明办联合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姑苏晚报首次发出倡议,推出“清凉苏州”志愿者行动,倡议有条件的商家搭建“清凉驿站”。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爱心单位和热心市民加入“清凉苏州”,“清凉驿站”的数量从500多家发展到3500多家。中国工商银行道前支行饮马桥营业部是首批“清凉驿站”之一,为高温下的劳动者和路人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服务,据悉,目前工行苏州分行下属的近200个营业网点全都是“清凉驿站”。

十年来,“清凉苏州”受益群体不断扩大。2017年,苏报集团成立了“苏报一家人”志愿者服务队,苏报志愿者们不仅是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也是参与者、实践者,他们与其他的志愿者团队携手“送清凉”,慰问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现在,慰问受益群体从户外工作者,扩展到社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

十年来,“清凉苏州”不断创新升级,从单纯的公益行动提升为主题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点项目。在第二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清凉苏州”被评为金奖项目。

“群众讲给群众听”

文明实践皆可为

“清凉苏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只是苏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苏州已经实现了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同时依托三级网络,打造了1200余个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了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圈”。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理论宣讲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也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要把“大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需要高超的技巧。在苏州各地,活跃着一大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理论宣讲志愿者。黄桥街道占上村的张祥元,当过兵,办过企业,2000年至今一直担任村党委书记。他宣讲理论政策的特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土”与“实”。

黄桥民营经济发达,仅占上村就曾有130多家小微民企,“散乱污”现象一度较为突出,因此,“绿色发展”成了张祥元宣讲的重点。“我们为啥辛辛苦苦地办厂赚钱?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如果为赚钱破坏了环境,子孙后代将来怎么活?把金山银山留给他们也没用啊。”“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啥?是健康。水、空气、土地被污染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迟早要得病,到时候,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要送进医院,要是生了重病还可能落个人财两空……”“绿色发展”理念,就这样通过张祥元的“土话”和“实话”,一点一滴地渗入小老板们的头脑。如今,占上村的民营企业全部迁入标准化工业园,“散乱污”现象不复存在。

渭塘派出所民警秦勇是相城区的“百姓名嘴”。他宣讲理论政策的特点,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情”与“燃”。“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北盘江大桥世界最高——中国桥,体现的是工匠精神,展示的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世界高铁前十强中其他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中国路,体现的是中国实力,展示的是中国魅力”……这是秦勇最近一次宣讲的部分内容。宣讲视频在本地网站上发布后,获赞近万次。

“要想感动受众,就先要感动自己;要想点燃受众,就要先点燃自己。”秦勇说,他每次看到展现国家和地方发展成就的消息就由衷感到自豪,同时他也注意搜集传播这类信息,“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人们需要加油鼓劲——我愿意做一名‘击鼓人’。”相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尚向科表示,政策理论“群众讲给群众听”,传播接受之间,双方都参与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不闯红灯、遛狗牵绳、吃饭光盘、垃圾分类,做好这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都是在实践文明——所以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人人可为。”

“高手”靶向做服务

精准破解难痛点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力军。截至目前,苏州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91.46万人,累计服务时长2.4亿余小时。广大志愿者中有一群“身怀绝技”的专业人士,他们在一些特殊领域提供志愿服务,精准破解社会难点、痛点。苏州工业园区景城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有一个名叫“小欣”的机器人,它是“我和我·城市灯塔”智能建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成员。

“我和我·城市灯塔”项目由苏州心吧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发起。“小欣”是生物传感技术和行动式干预技术融合的产物,它会“倾听”会“察言观色”,“脑袋”里还储存了海量的心理干预案例。因此,使用者只要向它敞开心扉,就能在它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心结”。今年上半年,一位家长对在家上网课的孩子“越看越不顺眼”,进而出现了亲子关系危机。后来,在小欣的帮助下,她发现问题出在“把对自己的要求转移到孩子身上”,于是,她放平了心态,不再苛求孩子全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亲子关系逐渐缓和。和“小欣”一起工作的,还有140多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志愿者,2020年至今,他们已经提供了上万人次的心理咨询服务。苏州团市委发起的“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旨在为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重点的困境青少年群体构建“关爱全链条”。关爱链条的第一环,是为孩子们打造“梦想小屋”。苏州团市委联合住建行业团工委,发动来自家装行业的青年志愿者,秉持“一户一设计”原则,为“梦想小屋”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小麦(化名)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后来养父母双双失踪,她与领养家庭的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同住一个房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然而,受家庭条件限制,她的梦想难以实现,于是,她宁可住校也不愿回家。去年,“梦想改造+”帮小麦打造了一间完全按照她的想法设计的功能齐全的小屋。现在,这间小屋成了小麦“凡尔赛”的资本,她经常把同学带回来一起做作业。

截至目前,“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已完成“梦想小屋”改造429户。在打造“梦想小屋”的基础上,团市委携手水电气等部门,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试点家庭实行最高等级惠民补贴,提供定期入户检修、维护、更换服务;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对接,为每一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联合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病救助专项基金;与苏州大学“惠寒”志愿者团队合作,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一对一线上学业辅导……

美丽家园自己建

文明成果人人享

吴江区松陵街道湖滨华城社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动迁安置社区。当地的居民结构,主要包括动迁渔民、动迁农民和新吴江人,居民们戏称自己是“水里来的”“田里来的”“五湖四海来的”。如何将文化背景各异的新居民拧成一根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指引下共建美好家园?这是一场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大考”。湖滨华城社区党委书记张斌介绍,社区按楼道对居民进行“重组”,遴选了40名楼道长,他们和社区党员、小区物业一起,引领广大居民实践文明。社区周边文明实践硬件设施完备,市级公民道德馆、区级融入式党建展示馆、道德讲堂、家长学校、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篮球场、网球场等,一应俱全。社区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提升居民文明意识,引导他们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张斌举了一个例子——曾经,小区居民“朋友圈”的核心要素是麻将,但现在,“读书圈”“戏曲圈”“健身圈”等成了主流,“麻友圈”几乎不存在。

物业经理归文玉表示,近年来,小区环境和秩序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在楼道里堆放杂物、在绿化带里种菜、高空抛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基本绝迹,“‘人的城市化’在文明实践中逐渐实现。”文明实践给湖滨华城的居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实惠”,这里房屋的租售价格比其他地方同类型的安置小区要高。文明家园大家建,文明成果大家享,已成为苏州广大群众的共识。地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C位”的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虽然不具备高大上的硬件,但居民们成功探索出共建共享文明的路径。钮家巷社区里有24眼古井。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井的使用功能衰退,水质逐渐下降。2015年,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十多位热心居民组成了“清涟护井队”,协助专业人士对古井逐一进行清淤治理,进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每天对古井进行巡视。在此基础上,他们挖掘古井的历史文化,向游客们宣传,为平江历史街区增添一道美丽风景线。如今,街巷里重现了在井边淘米洗菜的传统生活风貌,夏日里,古井还成了居民们的“天然冰箱”,把西瓜放在井里浸上几个小时再吃,用老苏州的话来说:“味道勿要忒灵。”

如今的“清涟”,已成长为钮家巷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除了保护古井,他们还积极参与抗疫、垃圾分类、水电气安全宣传等各种志愿服务。队员们的衣橱里挂着五颜六色的志愿者马甲,需要做啥他们就穿上相应的马甲,马上行动。“这是我们的家园,为自己家里做点事难道不应该吗?”“清涟”队长高继国说。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