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堆积在人行道板上的杂物不见了,到处乱拉的晾衣绳、两侧绿化带内的杂草和垃圾已被清理干净……最近,姑苏区沧浪街道32号街坊的街巷环境有了不小的改变,让居民们拍手叫好,“原本脏乱的背街小巷变得整洁干净了,我们生活在这里觉得很幸福。”居民张华诚这样说。
文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守望与向往,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在古城姑苏,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文明的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热情融入城市更新、润泽城市生活、提升人文素养。姑苏人以“全域行动,全员参与”汇聚起文明实践合力,以文明之笔绘就古城幸福底色。
街巷“微更新”,片区“大提升”
——让文明融入城市更新
“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没想到家门口还能这么干净漂亮。”让张华诚忍不住点赞的是整治后的32号街坊。今年,位于姑苏区沧浪街道富郎中巷7号周边的11处违建被整体拆除,该处是姑苏区32号街坊更新改造项目覆盖的区域。违建拆除后,富郎中巷南北向的通道被打通,原先被占用的公共区域变成了居民茶余饭后闲逛的好去处。
在金阊街道,投用20多年的新元二村雨污排放不畅,居民生活存在诸多不便。街道把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提,在项目方案制定前征求居民意见。基于此,改造项目组经过讨论对小区绿化、房屋防水、停车位增设、地面铺装、照明设施等进行了优化提升,因地制宜破解了“顽症”。
“感觉自己住在园林里。”家住平江街道华阳里小区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去年有着20多年历史的华阳里小区华丽转身,“园林式的小区”精彩亮相。精致的绿化、粉白的墙面、玉立的雅亭,漫步在小区里,犹如走在那古色古香的园林中。
“改造过程中,三位热心居民担当了‘义务监督员’,就居民问题及时向改造现场办反映。”
姑苏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众多。今年以来,全区积极推进古城保护、城市更新,加快改造步伐,通过街巷“微更新”,片区“大提升”,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推动城市文明环境不断改善、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不断进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规范占道经营1.8万起,清理乱涂贴1.3万处,清理杂物垃圾10040.9吨,规范飞线充电4.7万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9个。姑苏古城在城市更新中氤氲“烟火气”,更富生命力。
推门能见绿,养老更舒心
——让文明润泽城市生活
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漫步古城,错落有致的“口袋公园”让市民实现推门见绿、出门进园。创元公园位于彩香新村附近,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公园设施陈旧。经过改造,如今这里已变成口袋公园,不仅栽种了各种绿植,设置了体育健身设施,还配备了公共厕所,有老人闲聊,孩子玩耍,于城市中的“绿洲”里寻找到“世外”的宁静。
“我在居民座谈会上提出,公园门口直通电瓶车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安装缓冲装置或引导分流装置,得到了施工方的采纳。”金茂社区居民张阿姨说,家门口的封闭林地改造成了开放式公园,绿化非常漂亮,还有休闲座椅,他们非常喜欢。“我们全家经常在晚饭后来这里休闲散步。”市民王先生说,他建议加强口袋公园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善公共服务,不仅要看硬件设施的“面子”,更要看精细服务的“里子”。走进龙港苑日间照料中心,一间能容纳30多人的活动室内正在开展“手绘微风 悠享清凉”为主题的画扇活动。“社区里,日间照料中心非常方便,根据老年人兴趣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乐享老年生活。”居民李军说,龙港苑日间照料中心每年组织活动近百场,很受老人们欢迎。
今年,姑苏区加快布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姑香社区和福星社区新增两家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姑苏区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给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社区更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这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更是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
全员齐参与,全域在行动
——让文明提升人文素养
“和其他志愿服务团队相比,我们可能没那么专业,但我们的优势就是每天都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有任何需要喊我们就行。”外卖员吴孝平说。近日,为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挥“骑行在路上”的优势,姑苏区通过站点服务、文明宣讲、志愿积分兑换等形式鼓励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不断延伸工作触角。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其中的“魂”是人的文明程度。姑苏区充分调动市民主动性,让文明城市创建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通过社区党组织与新业态党组织融合共建,不断推动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如今,在姑苏区,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到社区大扫除、文明交通宣传、道路卡口志愿值守等活动中,共建共治美好家园。
文明风尚怎么样?不仅是文明价值的内化于心,更是文明礼仪与言行举止的外化于行。在人民路222号核酸采样点,社区志愿者上午6点已在现场服务。不多时,居民们鱼贯而出,有序排队,等候入场。采样台前井然有序,幕后并不简单。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三社区共有居民4500余人,要让核酸采样过程安全有序、不漏一人,对社区和居民都有高要求。
“社区不论在点位设计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能做到以人为本。从排队到采样,基本上不会超过十分钟。”南环新村网格员李阿姨说,作为居民,一句不文明的话,可能改变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整体印象;一个不文明的举动,也许就会让其他人的努力打折。“人人自觉,从我做起,才能让文明融入日常,用点滴折射光亮,实现文明城市大家建、创建成果人人享的目标。”
苏报记者 薛卿